东北网3月4日电黑龙江省首家反家庭暴力妇女救助中心于1月4日在牡丹江市妇联正式挂牌成立。3月2日,《生活报》记者赶赴牡丹江,对该救助中心进行了探访。
反家庭暴力妇女救助中心坐落于爱民区中华路的牡丹江市救助管理站,三名女管理人员负责该救助中心的日常工作。据了解,该救助中心可同时容纳8名待救助的妇女,不仅设有医疗保健站,为受助妇女提供日常医疗和基本护理保障,还能为避难妇女提供食宿,帮助联系就业渠道,负责自我保护和劳动技能等培训。需救助的妇女须向妇联提出申请,由牡丹江市妇联出据有关证明,救助中心凭妇联证明及妇女本人身份证予以接收。按救助中心管理规定,进入救助站的妇女可携带未成年子女,入住时间一般不可超过7天。在牡丹江务工、有合法有效证件、遭受家庭暴力侵害的外地妇女也可受到救助。
据牡丹江市妇联维权部部长余丽萍介绍,该救助中心依托牡丹江市民政局救助管理站的硬件设施。主要任务是救助和保护当地遭受家庭暴力侵害和暂时无处安身的妇女,为他们提供临时救助场所。同时引导和教育妇女提高维权意识,并提供必要的法律援助。据余部长介绍,40岁的宫玲是正月初八来到牡丹江市妇联请求救助的。宫称自己的丈夫张某每隔几天就回家要钱,不给就动粗。正月初七晚,宫的丈夫又回家要钱,双方发生口角,宫被打倒在地,门牙被打掉。余丽萍领着宫女士去相关部门做了伤情鉴定,并到公安局报案。宫女士被送到反家庭暴力妇女救助中心住了4天,工作人员对其进行了心理疏导和调解工作。
余丽萍说,在牡丹江市近年来发生的侵犯妇女儿童合法权益的家庭婚姻上访案件中,涉及家庭暴力的占30%左右,且呈上升趋势,有的还上升为以暴抗暴事件。三年来,牡丹江市各级妇联组织共接待妇女来访4120人次,其中发生暴力行为的近1640件。救助中心从建立至今共接待了3名妇女,中心为她们治疗身心创伤,通过冷处理的方法有效遏制了更为严重的家庭暴力的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