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网哈尔滨3月12日电 19岁的婷婷是冰城某校的高三学生,3月 3日,她与同学从北京赶到天津美术学院领取报名表,这已是她报考的第十个学校了。从哈尔滨到北京、天津、西安再到郑州,一个月内,她和同学辗转几个城市,参加不同美术院校、普通高校艺术系的招生考试。这种情况,被冰城艺术院校的老师称之为“跑考”。11日上午,记者在哈尔滨师范大学艺术学院采访了一些来自省内各城市的“跑考”学生。
每年的二三月份是各艺术类院校专业课考试的时间。来自牡丹江的考生婷婷,在其父亲的陪同下,从2月中旬开始先后到北京、天津、石家庄、郑州以及西安参加高校艺术类专业招生考试,6日又来到哈尔滨参加考试,至今没停过,大概已参加了十七八场考试。一趟下来至少要一个多月时间,其中的辛苦只有考生和家长知道。
记者随机调查了几位考生,平均参加考试五六场,最多的近20场,而且还在继续考。当记者问起为什么要参加这么多学校的考试时,这些考生的回答都一样:“多一些选择。”
哈市艺术学院招生办有关人士说,现在“跑考”的学生越来越多。有时一所学校招生看似报名人数多,其实很多是考生在各个学校的几个专业重复报名的累计数字。比如天津美院要在不同的地方设考点,而这些考点考试的时间也不相同,一些考生便到各考点分别报考,有的学生甚至会到一个学校的十几个考点应试。
据记者了解,“跑考”的成本很高,除了车票、吃饭、住宿,另外一项就是报名费。今年一些知名院校的报名费是300元,最便宜的报名费是170元。一位来自齐齐哈尔的考生说,她考了十几个学校,光报名费就花了两千多元。
姜美玉是牡丹江工艺美术学院的毕业生,去年8月她到北京一边学画,,一边参加高等美术院校考试,到现在已经花了2.1万元。另一位来自密山的女生说,为了节省开支,她找的住处是一个房间住20个人的大寝室。
业内人士认为,“跑考”现象之所以越来越突出,是因为考生的整体水平在下降。因为现在许多学生认为参加艺术类招生考试是高考的一条捷径,门槛低。有的甚至是在高一、高二看到文化课成绩不好,才来学画。这样缺乏基础和艺术天分的考生,自然会缺乏信心,有的寄希望于一次发挥出色,有的简直是在碰运气,有的考生甚至希望通过专门针对一个学校的“跑考”,与老师混熟,在评分时得到照顾。
另外,艺术类院校扩招,对考生文化课的要求偏低,也是出现“跑考”现象的一个原因。一个考生浪费一个多月的时间,放弃文化课的学习,这本身就不正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