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网哈尔滨3月16日电 从事跨国木材生意的陈玉良在和记者通话时说,前不久他从俄罗斯运回国内的俏货——1000多立方米优质椴木及板材,正在鹤北烘干,不日出窑后,即可经由大连全部转销南亚、北美。
陈玉良原为鹤北林业局木材厂下岗工人。2001年晚些时候,林业局在俄创立森鹤木业公司时,他是首批过境的先遣队员,后由于工作出色,又自筹40万元,摇身成了森鹤翼下相对自主经营的一家木材厂的厂长。两年来生意火爆,小企业的生产、加工规模已扩至1.6万立方米。去年,他不但收回本钱,还见了利。
3月2日,记者在俄罗斯阿穆尔捷特初见这位老板时,他正在向前去现场办公的俄方海关人员报关。当天,他的1500立方米原木和300立方米板材,大部由本局的过境汽车运回鹤北。
目前,森鹤木业公司的350名中方员工中,与陈玉良类似身份的还有将近200人。这些人过去大多为鹤北林业局的“富余人员”,但到了森鹤,无不如鱼得水,鼓了自家腰包的同时,还在境外为国家再造了一个“鹤北林业局”。
位于小兴安岭东南麓的鹤北林业局,是国家“六·五”重点建设项目,总投资1.3亿元。受限于资源短缺,目前的原木年产量18万立方米,不足设计能力的50%,“两闲”矛盾日益突出。2001年,近百台套闲置的采运设备和千余富余人员,促使企业负责人把希望的目光转向与其隔江相望的俄罗斯。对岸有着丰富的可采资源,仅哈巴地区每年亟待开发的过熟林即达2500万立方米,但受设备和劳力不足的制约,发展较慢。
2001年秋,鹤北林业局向俄犹太自治州提出建厂申请。俄方响应积极,7天即为其办完了需要莫斯科审批的一应手续。
注册资本2000万卢布的森鹤公司落地仅仅两个月,便在俄犹太自治州林业开发竞标会上一举中标,到手的近期可采林木蓄积28万立方米。在当年的哈洽会上,森鹤已于该州签订为期49年的林地租赁合同。合同约定,森鹤的原木年产量为20万立方米,产品50%运回国内,其余就地加工或销售。
2003年3月,抵俄6个月后,森鹤向国内发回第一车木材。截至目前,尚在整合阶段的这家公司,已采原木17万立方米。俄方在森鹤的快速滚动发展中,也收到良好效益:250名当地居民就业森鹤,官方的卢布收入逾千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