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网哈尔滨3月16日电 为进一步支持区域科技进步和技术创新,2000年黑龙江省科技厅启动实施了区域科技专项计划,自实施以来专项总体运行状况良好,实施的45个项目中绝大部分进展顺利,部分专项已初见成效。
据了解,省区域科技专项计划项目的实施,为加快创新体系建设,提高区域创新能力,塑造区域科技和经济创新源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培育和储备了一批高新技术人才。如双鸭山的“节能高效环保锅炉配套设施技术创新”项目,已获得了国家13项实用新型专利,不仅为企业可持续发展储备了技术和人才,而且为形成区域科技创新点奠定了基础。牡丹江金钢钻碳化硼精细陶瓷有限责任公司承担的“新型陶瓷特种材料系列产品开发”项目,其技术指标达到国外先进国家同类产品技术标准,居国内领先水平,加快了我省特种材料基地建设的步伐,为培育特色产业和竞争力提供了技术支持和人才储备。
近年来,由于自然条件差、远离本省腹部地区、工业基础薄弱以及产业结构单一等诸多因素,使我省部分地区科技与经济欠发达。区域科技专项计划项目的实施促进了新兴产业的培育,加快了从资源性初级制成品向技术含量和产品附加值较高的精深加工产品转变的步伐。通过省区域科技专项计划项目的实施,对推动区域经济协调发展、资源型城市接续产业的培育和产业结构的调整及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七台河的“北方地道药材GAP标准化种植示范园区建设”项目,利用当地良好的自然地理环境和我省发展北药产业的政策优势,与哈尔滨冰都集团合作,积极发展人参、北细辛、东北龙胆草等北方地道药材,为资源型城市的发展培育了新的接续产业。大庆“流程行业智能集成制造软件平台”项目,对大庆后石油时代选择以高新技术产业作为接续产业的发展道路具有直接指导意义。
据介绍,省区域科技专项计划项目的实施,促进了企业技术进步和产品结构调整,培育了区域特色产业。鹤岗“高强轻量玻璃瓶”项目,攻克了玻璃瓶轻量化及高强性技术难题,解决了多年来困扰企业发展的技术瓶颈。三精集团绥化公司开发的“年产6000万克拉霉素分散片规模化生产”项目,使产品结构得到了进一步优化。地纳制药有限公司开发的第四代新产品“加替沙星葡萄糖注射液”属国家一类新药,为加快形成区域特色集群产业奠定了基础。铁力红叶制药有限公司开发的“六甲嘧胺”为抗肿瘤新药,已成为国家医保目录药品,可成为该厂新的主打产品。近年绥化和伊春通过实施省区域科技专项计划医药项目,为形成具有我省特色和区域特点的北药产业带奠定了基础。
为加速我省农业技术进步和农产品结构的调整,促进绿色特色食品基地的建设,省科技厅根据区域特色实施了相应的区域科技专项计划,带动了周边地区农业经济的发展,增加了农民收入,依靠科技推动了县域经济发展。以宁安为基地实施的“牡丹江现代农业综合示范区”项目,以当地资源和对俄口岸的优势为依托,大力发展绿色食品和外向型农业,促进了具有区域特色的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发展。宝清县“三江平原稻、鹅、鱼绿色食品关键技术及产业化试验示范”项目,通过加强有限资源的集成,为促进双鸭山东部地区农业经济的发展起到了很好的示范作用。“重旱区旱地农业综合技术与可持续开发研究”项目,为我省西部旱区农业提供了可持续发展模式。“兴凯湖大白鱼池塘精养”项目,为培育区域特色产业,兴凯湖旅游业及相关产业的发展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桦川县“绿色稻米产业化研究与开发”项目,辐射带动作用明显,形成了以绿色稻米基地促进龙头企业发展,以龙头企业牵动绿色稻米发展的农业产业化链。
在采访中记者了解到,我省区域科技专项计划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同时在项目申报和实施过程中仍存在着不容忽视和亟待解决的问题,如缺乏战略性规划、项目集中度不高、在项目推荐和管理中落实不到位等等,不利于区域创新体系的建设和区域竞争新优势的形成。针对这些问题,省科技厅将强化动态管理,实施全程评估,保证项目按计划要求顺利实施,更好地发挥区域科技项目的牵动作用,以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
区域科技专项计划
区域科技专项计划以推动区域科技进步和技术创新,促进区域经济和社会协调发展为主要目标,重点支持地方政府关注,具有较强的区域特征、有一定的研发基础并有望形成区域新的经济优势,同时对区域发展具有较大牵动作用的重点科技问题或重点经济项目中的关键技术难题的解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