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东北网  >  东北网黑龙江  >  经济·旅游  >  经济
搜 索
岭上春来早——农垦宝泉岭分局走新型工业化之路
2004-03-22 15:46:06 来源:东北网-黑龙江日报  作者:
关注东北网
微博
Qzone

    投产不久的宝泉岭肉业有限公司,日加工生猪能力达5000头,在东北地区同行中单体生产线规模最大。图为公司分装车间。

    东北网哈尔滨3月22日电 题:岭上春来早——农垦宝泉岭分局走新型工业化之路

    3月的宝泉岭,乍暖还寒,但高潮迭现的引资、洽谈活动,使得这里的春天来得似乎比往年都要早。

    3月初,与山东圣元集团签订协议建设日处理200吨鲜奶生产线,总投资1.3亿元。

    3月12日,分局“三大一非”经济工作会议召开,提出加大招商力度,大力推进“大开放、大项目、大畜牧”工作,加快非国有经济发展,进一步改善投资环境。

    3月15日,刚从外地赶回来的一位副局长兴奋地告诉记者:在望奎县投资的年加工200万头生猪项目前期准备已经就绪,马上就要破土动工。

    此外,与完达山集团合作的配方粉加工项目、与马来西亚合作的10万头肉牛加工生产线项目、与浙江客商合作的三条铅笔生产线等引资项目也都将在近期全面启动。大项目:兴工富农

    宝泉岭盛产优质大豆、玉米和水稻,粮食总产和商品量在垦区位于前列。然而多年来,因为体制等方面的原因,工业发展缓慢。在2000年之前,仅有的几家国有工业企业不是已经倒闭,就是正处于破产的边缘。

    缺少龙头,没有深加工,形不成产业链,“原字号”的饭越吃越清淡。现实,让宝泉岭分局的领导产生了前所未有的紧迫感。

    实施大项目拉动战略,兴工富农,走新型工业化之路。几年前,他们作出一个至关重要的转变。

    分局职工全民动员,走出去,多方联系;广交商贾,政策吸引,感情打动;破除阻碍,放手、放胆开拓,全方位、多领域开发,“筑巢引凤”与“引凤筑巢”有机结合……几年下来,成果卓著。

    名山农场,引来六家木材加工企业,年加工进口木材两万立方米,产品出口东南亚。现已壮大成颇具规模的“木业园区”。

    军川农场,引来圣元乳业集团,盘活多年闲置资产,组建了农场参股的有限责任公司,日加工鲜奶七十吨。

    为解决农户卖粮难问题,2002年9月,成功引进了九三油脂集团,建成年加工60万吨的大豆浸油项目。

    2003年12月,总投资两亿元的宝泉岭肉业加工有限责任公司建成投产,日加工生猪能力5000头,生产规模在东北三省同行业中首屈一指。

    截至去年年底,在宝泉岭分局已经兴建的8个大项目总投资3.36亿元中,有2.18亿元来自中外客商。

    大畜牧:主辅换位

    龙头一舞,财源滚滚。

    60万吨的大豆浸油项目的落成,使全分局十几个农场农户手中的大豆实现了就近销售,优质优价,增加了效益,激发了农民种粮的积极性。

    以宝泉岭肉业、圣元乳业为首的一批畜产品加工企业的投产,则直接拉动了全分局畜牧业的大发展,为实现“主辅换位”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由于垦区地广人稀,以前农场的农户养猪经常愁销路,还怕卖不上好价钱,现在有了自己的肉业公司,让他们放开了手脚,生产规模不断扩大。养殖业已逐渐成为家庭农场增加收入的一个重要渠道。

    丰富的资源和优惠的政策也吸引了众多外地商人来发展养殖业。几年间,来自北京、山东、湖南等地的七家投资者,陆续在宝泉岭投资7000多万元兴建养猪基地。鹤岗市兴泽集团总经理姜兴泽十分看好宝泉岭分局的软硬环境,决定独家投资6000万元,兴建一个年出栏20万头生猪的现代化养殖场。

    位于共青农场的圣源牧业有限责任公司也是一家外引企业,记者在这里看到,整洁的小区内,数百头良种奶牛正在悠然散步。总经理张德功介绍,垦区不断引入乳业加工龙头企业,让他们看到了自身发展的巨大空间,计划年底奶牛存栏发展到1000头,目前一批从澳洲采购的奶牛已经在路上。

    龙头的强力拉动,使2003年成为宝泉岭分局畜牧业发展史上大跨越的一年:整体投资突破2.31亿元,其中个人投资1.43亿元,奶牛存栏达到4.55万头,肉牛存栏达3.9万头,生猪存栏量37.9万头,实现畜牧增加值3亿元,比2000年增长57.9%%。

    与此同时,引资项目也给农场职工带来了大量的就业机会,增加了土地之外的收入。名山“木业小区”安置了800余名农场劳力,宝泉岭肉业用工300余人,圣元乳业雇用农工近100人……这些人都成为垦区新一代的产业工人。

    大开放:借梯上楼

    在宝泉岭分局中心大街的路口,耸立着一块巨大的标语牌:牵牛、赶猪奔小康。

    垦区该不该花大力气引资搞工业?曾经有那么一段时间,一些人对此持否认态度,认为企业建在农场,税收却都交给地方,等于是为他人作了嫁衣。农垦宝泉岭分局领导班子突破了这种狭隘观念,把富民、利民作为惟一的目标,兴工富农,体现了一种可贵的务实作风和少有的远见。

    快速崛起的加工业推动了农业现代化,壮大了畜牧业。反过来,腾飞的农业与畜牧业又给加工业的成长提供了不尽的源泉。在新型工业化思路的引导下,如今的宝泉岭垦区正在走上这样一条良性发展的快车道。

    2003年,宝泉岭分局实现人均收入5117元,创历史最好水平,在全垦区名列前茅。可以说,大力调整发展方向,实施农区工业化战略功不可没。

    畅想未来,分局党委书记邹积慧信心百倍。他说:我们今年主要工作还是在打造产业化链条上作文章,继续抓龙头强基地。其中,将重点出台优惠政策,在肉业加工配套项目如饲料业、生物制药、包装业等方面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同时,加强生猪、肉牛、奶牛基地建设,发展生态养殖,确保建成龙头企业达产、稳产。

    眼下,以宝泉岭为中心,一南一北两个大市场正在大力开拓中。向北,利用6个与俄罗斯相邻农场的地缘优势,发展畜产品、粮食深加工产品出口贸易,力争在几年内实现稳定的成规模的供应关系,目前洽谈已取得一定的进展。向南,瞄准大中城市、沿海发达省市跨地域扩张,打造企业品牌,抢占制高点。年内就将投产的望奎县的200头生猪加工项目、哈尔滨市的熟食制品加工生产线,都是南进征程中的重要举措。

    黑龙江畔,积雪还未消融,但人们已经分明地听到了那冰面下奔腾涌动的澎湃春潮。伴随着日渐强劲的改革春风,宝泉岭垦区的新型工业化之路一定会越走越宽。

责任编辑:隋洪波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