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网3月24日电“XX号你给我出来!咱们到外面练一下,看看谁厉害!”在哈尔滨南岗区某网吧门前,许刚(化名)等七八位刚刚参加完 “网络游戏竞技比赛”的两伙年轻人从网上虚拟战场一下来,就相互撕扯到一条偏僻的小巷,上演了一场真人肉搏。
三天四起事 确想跟人打
全国电子运动大会“雷霆战队”“网游竞技”比赛在哈尔滨分赛区刚进行到第三天,但像这样参赛选手由网上"PK', (对打)发展成真人“PK”的冲突事件,已经是第四起了。冲突中的年轻人多为 20岁左右的年轻人,已经在赛事中晋级的许刚因参与真人“PK”被取消了继续参赛的资格。他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当时太冲动了,脑子还沉浸在比赛中,彼此不服,做出了傻事。”
“雷霆战队”去年底入选中国电子运动会CCG竞技比赛项目,仅黑龙江省就有15万人注册登录参与该游戏,此次全国电子运动大会哈尔滨赛区有 3000人报名到现场参赛。一位职业玩家坦言,这是一项十分激烈的网络对战类竞技游戏,在比赛中对打后,确实有想跟真人对打的冲动。
管理得完善 心理要健康
此次大赛主办方的负责人王伟民更为担心“真人PK”事件对电子运动项目和网络游戏前景的影响。他说:“黑龙江具有良好的网游竞技经济发展的土壤,东北地区“雷霆战队”排名前100位的选手有60位来自黑龙江,这些人都可能在WCG等国际重要电子运动会上去为国争光。”他认为,哈尔滨赛区个别选手场外冲突的行为,会影响该项目的健康发展。这次事件暴露出的问题也是全国性的,主办方只能给有恶性记录的选手在某游戏中删档,不能全面限制在其他竞技游戏的参赛。
作为国家体育总局指定的体育项目,电子竞技急需体育管理部门的直接介入和规则建设,比如可全面设立针对有恶性记录的选手的“禁赛制”,正确引导电子竞技发展方向,避免滑入歧途。此外,选手的心理健康也急需关注。
扩大社交圈 辅导有必要
哈尔滨共青团希望青少年心理救援中心心理危机干预专家张大生告诉记者,他给一些网络游戏和电子竞技玩家做过心理辅导,其中多为青少年。他们多表现了不同程度的网络综合征——因为长期的虚拟暴力对抗会让青少年分不清虚拟与现实的界限,认为暴力是解决问题的捷径,甚至认为由于暴力引起的死亡是可逆的。“其实,大部分因网络竞技引起的有暴力冲突(倾向)人群,其背后可能有家庭结构问题、教育问题、青春期间题等复杂因素,网络竞技是其释放压力的途径,一旦战败,导致压力无从释放,暴力冲突是必然结果。”
他认为,只要是竞技格斗,就可能出现暴力。网游竞技的玩家应扩大社交范围,并丰富社交内容,及时关注自身因沉浸竞技而导致的社会性退缩人格心理和易激惹、高警觉等性格,必要时要求助专业人士做心理辅导,从而避免真人暴力冲突出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