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网哈尔滨3月30日电 3月11日,外来风、本地沙“联袂”袭冰城。调查表明,刮进哈尔滨的沙,绝非“舶来品”,而是正宗“地产货”———哈尔滨已经被三大沙化带包围。
26日、28日,哈尔滨飘起了浮尘,下起了泥雨。
三大沙化带围市区
2003年7月,哈市政协委员赵国有与环保部门经过长达一年的调查发现,哈市周边地区已形成三大块沙化地带,总面积达9.4万亩。
西南方向沙化最严重的韩甸镇沙丘已推进到村边接近民房。
西北方向哈市境内形成荒漠化、沙化地块达万亩。
东北方向民主乡一块沙化带距哈市市区不足两公里。
三大沙化带已对哈市市区形成包围之势,其扩散速度还将不断加快。如不及时治理,哈尔滨必将频频就地起沙。市区周边土地出现沙化,除气候变化、多年连续干旱少雨因素外,过量开发、耕种、放牧等行为,也是直接原因。
退耕还绿倒计时
水土流失,耕地沙化,是沙进人退?还是人进沙灭?哈市周边水土流失的状况,引起了赵国有的特别关注。赵国有表示,目前哈尔滨周边地区水土流失情况比两年前更为严重,他就此已向市政府提交了专项报告,并提出七条建议。
第一,一定要搞好周边沙化、荒漠化地块普查和防治规划的编制,采用生物措施、工程措施和经济政策措施相结合的方法进行控制。
第二,有关部门要加强立法和执法,实施抢救性保护。
第三,在封禁区建立村屯联防组,实施民众共同看护,对违法行为处以重罚,对保护者给予重奖。
第四,对“三化”地块进行立体防治和建设。
第五,对沙化的耕地和草原要强令限期退耕还牧、还林、还草。
第六,巩固加强农田防护林建设,结合“三北”防护林补植扩展,加快田间林网化建设速度,将易沙化、碱化、荒漠化地区全部栽上防护林,提高防风固土能力。
第七,加大对防治沙化、碱化、荒漠化地区的政策扶持力度。加大治理和防护资金的投入,解决治理费用问题。当前应抓紧治理工程的规划设计和立项,争取省或国家的支持和帮助,并争取列入哈尔滨市生态型园林城市建设工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