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网哈尔滨4月10日电一年到位全部减免农业税的政策令我省各地农民干劲倍增,连日来,肇州、宁安等地的农民忙着包地、争打抗旱井,忙得热火朝天。
这位正在田间指挥运肥车辆的老汉叫周作臣,是肇州县朝阳乡向阳村的农民,今年他除了自家三十多亩承包田外,又承包了村里三百五十亩机动田,率先在村里建立了家庭农场。周作臣说自己种了一辈子地,还从来没听说过不要农业税的说法,有了这样的好政策,他要好好干一场。
朝阳乡有十一万亩耕地,过去一直由一万多农民分散种植。这几年,随着劳动力转移速度加快,土地逐渐向种田能手集中。和周作臣一样,今年在取消农业税和实行粮食直补政策的鼓舞下,朝阳乡悄然建起了一百多个家庭农场,小的有五、六十亩耕地,大的则有几百亩耕地。按照可比效益计算,土地实现连片种植后,亩产可增加五十到一百公斤。
在宁安市江南乡缸窖村,地面刚一化开,村民们就排号争相打起了抗旱井 ,由于去年粮食卖上了好价钱,又逢今年好政策,农民们投资农业基础设施建设的热情高涨,一个星期村里就打了五眼抗旱井,还有几户农民在排队等着打井。
今年,宁安市落实粮豆作物种植面积比上年高出了10个百分点,农行、信用联社发放支农贷款一亿九千万元,比2003年增加了3000万元。
农民种地热情高 保护耕地记心头
今年我省农民在积极发展粮食生产的同时,更加注重对耕地的长效利用,开始从过去对耕地的掠夺式开发逐渐转向为对耕地的合理保护。
眼下走在各地的田间地头,随处可见一辆辆农用车穿梭往来,向地里送粪肥的情景。兰西县北安乡北安村农民李成家今年一共积攒了三十多车的粪肥,现在正一趟趟地往地里送。
(同期)兰西县北安乡北安村农民 李成:“现在国家政策这么好,种地这么划算,我们得保护好耕地,以往大量使用化肥土壤都板结了,现在大家都人农家肥了,这也是对土地的长效利用。”
(同期)兰西县北安乡北安村农民 陈德:“已经十多年没积攒这么多粪肥了,这粪肥养地啊。”
在肇州等地,农民们甚至还从十几里以外的养殖场以每车一百多元的价格购买粪肥。与此同时,连日来各地大型农机具也格外热销,越来越多的农民开始在翻地、耙地、松地的过程中使用大型机具,深松土壤,为即将开始的春播开垦希望。几天前,阿城市料甸乡海沟村农民杨魁礼刚购买了一台二手的拖拉机,老杨说,原来他家的小型机具在翻地时只能翻到十至十五公分的土壤,而大型机具能深翻到二十五至三十公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