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网4月11日电立遗嘱办公证,听起来似乎是老先生、老太太的事,可现在许多年轻人也在悄悄立遗嘱。记者在市公证处了解到,年轻人办遗嘱公证如今已不算稀奇事。
年轻人立遗嘱原因有三
年轻人花钱办遗嘱公证,主要是在积攒下不菲家当后,给自己买个安全感。据市公证处秘书科洪科长介绍,立遗嘱的年轻人有的患病,有的经常出远门办公,隐隐担心自己的安全。同时,他们思想开放,不像老人那样忌讳谈“死”,愿意来办公证。
身患重病防患于未然。一位出生于1961年的男士因患胃癌晚期,家人给市公证处打电话要求作遗嘱公证,在医院开具本人神志清醒等的证明后,两名公证员上门照相、录像、本人签字无误后顺利完成了遗嘱公证。另一位出生于1962年的男士也因为心脏不好,担心身后事,遂在自己清醒时,立下遗嘱将遗产留给孩子。
防范再婚后遗产纷争。不少年轻人立遗嘱,还出于维护家庭和睦———他们一般是再婚者,立遗嘱,财产基本留给自己和前妻(前夫)所生子女。这在带子女再婚、夫妻各有产业的再婚家庭中最为普遍。在市公证处作遗产公证的最年轻的人士出生于1968年,再婚前,这位人士到市公证处办理遗产公证,目的是明确结婚时所买的房子是由对方出资购买,以免自己的家人在自己身后讨要住房。
拥有财富防范突发灾害。随着个人财富积累的不断提高,拥有百万、千万的富翁日渐增多,财富的增长固然令人激动,可如今的天灾人祸等突发事件防不胜防,有的先富裕起来的人开始制定遗嘱。一位30出头,拥有身家100多万元的商人,就作了遗嘱公证。
此外,一些从事高风险、经常坐车到处走的销售人员、航空小姐等也是遗嘱公证的主力人群。
洪科长说,遗嘱公证并不是富人的专利。它的收费不高,一般每件收费在400元。现在来办遗嘱公证的我市年轻人,立遗嘱主要是出于家庭和睦的考虑,其实遗嘱公证更适合那些从事高危险职业的人,如长途汽车司机、电力工人、经常出差的营销员、在地下作业的矿工等。特别是长途汽车司机,一趟下来经常要跨好几个省,途中变数颇多。考虑到危险性,他们都可以办上一份。
立遗嘱低龄化折射社会进步
黑龙江省社科院一位专家告诉记者,办理遗嘱公证在国外是一件很平常的事,公民成年后一般都立遗嘱,出远门前,也经常变更遗嘱,一辈子下来,可能要写无数个。办理遗嘱公证出现年轻化现象,从侧面可折射社会进步的一面。现今人们拥有的财产日渐增多,富裕阶层也出现了低龄化的迹象。这个群体,他们自然会更珍视自己的财产分配,进行遗嘱公证很明显地表明了年轻人法律观念增强,反映了公民对私有财产缺乏安全感、自我保护意识提升。
另一方面,作为年轻人,观念更新,更容易接受新事物,不会谈死色变,更相信科学和法律。
此外,自然灾害、意外事件以及各种疾病的非偶然发生,让不少人亲身感觉到“死亡原来离自己是那么近”,便有了为自己死后作安排的需要。
如何依法立遗嘱
黑龙江大学法学院有关负责人告诉记者,按法律规定,只要具备完全民事行为能力、年龄超过18岁,都可以立遗嘱。但按规定,遗产继承时,要按立遗嘱人的最后一份公证遗嘱为准。办遗嘱公证,和买保险差不多,都是未雨绸缪,防患于未然。财产继承主要有法定继承和遗嘱继承两种方式。
《继承法》第5条规定:有遗嘱的,按照遗嘱继承或者遗赠办理。遗嘱公证的目的,就是按照自己的意愿排除法定继承,对自己的财产作出安排。通行的遗嘱有公证遗嘱、自书遗嘱、代书遗嘱、口述遗嘱、录音遗嘱五种形式,其中公证遗嘱法律效力最高,如果同时存在多种遗嘱形式,要以公证遗嘱为准。
遗嘱是不是一写好就生效?这位负责人说,不一定。遗嘱有效,要符合几个条件:首先,遗嘱要分配的财产是立遗嘱人自己的,他有权处置;第二,立遗嘱的人精神要正常,神志要清醒;第三,立遗嘱时要有两个以上和自己没有利害关系的人在旁作证。
立的遗嘱有效并不等于可以高枕无忧。这位负责人告诉记者,在我国,遗嘱的执行也是个难题。遗嘱保存、保密不当,致使遗嘱丢失,或让继承人和其他有利害关系的人提前知道了遗嘱内容,遗嘱被隐匿、毁损、篡改,常会带来家庭矛盾,反而违背了立遗嘱的原意。以前,有过立遗嘱人秘藏遗嘱,突然亡故后遗嘱找不到,遗产最后还是要按法定继承分配了事。
据这位负责人说,在国外,当事人立遗嘱一般都是委托私人律师,遗嘱的执行一般也由律师负责。而国内因为没有相关业务,遗嘱多由私人保管。
据悉,去年初,青岛的一家律师事务所在当地司法局、律师协会和公证机关的支持下,推出了国内首创的律师遗嘱执行业务,并专门成立了继承法律事务部。根据当事人的委托,用银行保管箱保管遗嘱,遗嘱档案的签封、开启及公布都有严格规定,律师还经常与委托人定期联络,保障遗嘱及时执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