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东北网  >  东北网黑龙江  >  经济·旅游  >  经济
搜 索
松北三镇:农民如何变市民
2004-04-17 16:24:47 来源:东北网-哈尔滨日报  作者:
关注东北网
微博
Qzone

    东北网哈尔滨4月17日电 哈尔滨日报今天发表题为:松北三镇 农民如何变市民的文章现转发如下:

    哈尔滨市新区划完成后,原属道外区的松浦、松北、万宝等“松北三镇”划归松北区,其行政编制也将由乡镇升格为街道办事处,行政村将变为社区,原三镇村民也将随之变为城镇居民。然而,户籍的改变并不意味着本质上的升华,农民要变成真正意义上的市民,还需要什么样的过程和办法呢?

    加快再就业步伐

    松北镇前进村党支部书记于泳说,建立松北区后,坐落新区中心的前进村原有耕地将从4000亩减少到1000亩,村民就业压力进一步加大,加快劳动力转移步伐成为“农民变市民”的关键。

    松浦镇党委书记杨树玉认为,松北区的成立将推动江北地区的开发,大量企业的进入将增加农民的就业机会。要把机会变成岗位,当务之急是对农民进行技能培训,建立实用性的劳动力资源库,像推销产品一样将农民推销给企业。

    加快耕地流转

    农民变市民后,“松北三镇”仍将有大量市民从事农业生产,“市民种地”与市民的身份并不矛盾,但市民种地的收益应该与农民种地的收益有所变化。

    万宝镇万友村党支部书记赵云武介绍,万友村将2000多亩耕地租给东金、永和等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300多村民既收租金又当工人,足不出村就实现了“农转非”。

    万宝镇党委书记白胜祥说,万友村的做法值得效仿。新区成立后,必将吸引更多的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传统农业向都市农业的开发改造,必将推动农业工厂化,必将使更多的农民当工人,实现原地“农转非”。

    加快保障体系建设

    松浦镇东方红村党支部书记万文国说,几年前开展的农村养老保险基本覆盖了全体村民,所差的是险种不全问题。

    松北镇党委书记陈蓉说,农民和市民最本质的区别是观念上的差距。新区成立,土地价格上扬,农民会获得更多的土地收益。可以借鉴先进地区的经验,动员农民用土地和资金等入股新区的项目开发,由被动出让土地变主动参与土地经营。各村要把土地流转中获得的集体收益尽量用于村民的各项保障事宜,从而推动村民保障体系建设。

    今年,松北区松浦镇后曹家村为方便孩子上学,特意集体雇了一辆送子车。

责任编辑:侯巍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