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网4月22日电吴家大院在林甸县东兴乡小有名气,吴家的名气不仅仅是因为他家比较有钱,还因为吴家至今仍保留了传统的家族式生活方式,20多口人生活在一起,吃穿用都从“伙上”拿,集体收入也都归到“伙上”。
《大庆晚报》消息,走进吴家大院,处处透着生机。3台联合收割机、两台链轨拖拉机、四五台小四轮拖拉机等农机具堆了一院子。
吴永德是吴家永字辈的长子,也是现在吴家的当家人,51岁的他沉稳少言、为人厚道、做事果断。早年,吴永德的老父亲在世时,吴家在乡里就算是大户人家了。他们兄弟4人相继成家后,一直在一起过。1983年,吴永德的老父亲去世,当时30岁刚出头的吴永德担起了当家人的重任,带领3个兄弟继续一起过。
当时,正赶上改革开放,新当家的吴永德瞅准了机会,开始置办农机,搞起收割服务业。常言道“人心齐,泰山移”,这个时候,吴家这支“联合舰队”显示出了巨大优势,吴家的家业也像滚雪球一样越滚越大。如今,吴家已有房屋20间、耕种的土地达200垧、农机10多台,每次买柴油就要花去几万元。
在家业逐渐扩大的过程中,吴家兄弟间有了明确的分工:老大永德统筹全局;老二永祥负责管理农用机械;老三永生管钱;老四永春管账。
在财务管理上,吴家也形成了自己的一套“制度”。“伙上”(指家族共有财产)的收入用于支付生产开支、日常生活开支、雇工开支、各房婚嫁费用等等。除了“伙上”的共有财产外,各房因情况不同也有自己的承包地、农机或者买卖,吴家把这部分钱叫私房钱。两部分钱互不交叉,泾渭分明。
其实,吴家并没有一个成文的规章制度,用他们的话说:“什么事儿都商量着来。”如果哪房有婚嫁这样的大事,吴家的哥几个开个会,在一起商量一下,就能把事儿定下来,没有人计较“伙上”给哪房出钱多了少了的。几十年来,各房之间从未因为钱财琐事红过脸。
在吴家,不仅晚辈对长辈恭恭敬敬,弟弟对兄长也是这样。多少年来,吴家从未与邻里发生过争吵。邻居们说,吴家人能一直和睦地生活在一起,是因为他们一家人都比较仁义。
吴家人丁兴旺,人口越来越多。吴永德这辈下一代共有12个孩子,7男5女,都已经长大成人,陆续的有人已成家生子。已经长大成人的小辈们有的也开始琢磨自己的事业了。现在,吴永德的大儿子自己开了间诊所,生意兴隆;吴永祥的大儿子今年要承包100垧耕地,准备一展身手。
对于这个庞大的家族,人们不禁要问,他们的“大锅饭”能这么一直吃下去吗?对于这个问题,吴家的人也不能给出一个明确的答案,只能等待时间去解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