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网4月24日电针对部分农业生产资料价格较快上涨的紧急情况,黑龙江省物价部门在全国率先实行价格干预措施,目前,稳定农资价格的各项监管政策效应已经显现。
当前黑龙江省农资市场零售价格稳中有降,农药、农膜、种子、钾肥的价格稳定在3月份的水平上,国产尿素每吨下降50元,进口磷酸二铵下降100元,复合肥和小肥种下降10.50元。按照黑龙江省化肥的年需求量近300万吨计算,今年价格干预措施的实施,共减少农民支出1.75亿元,有力地保护了农民利益。
据黑龙江省物价局价格处处长王松兰介绍,今年农资价格上涨主要是源头价格上涨推动的。黑龙江省物价局为此出台了一系列价格政策措施,从源头上对农资价格加强控制。下达了黑龙江省2004年化肥出厂指导价格,进一步明确大庆化肥厂和省定价范围内的尿素出厂指导价基准价为1400元/吨,上下浮动幅度为10%,复合肥及小肥种的上下浮动幅度控制在5%。与此同时把进口磷酸二胺批发价的基准价下调到2457元/吨,并取消了3%的上浮幅度,使进口磷酸二胺批发指导价按高线算每吨降低120元左右。
黑龙江省还严格控制农资中间环节加价。对农药、农膜和化肥批发、零售环节实行了差率控制,我省规定的差率是全国最低的批零差率,还明令禁止同城两次批发。同时为防止价格过度上涨,规定在供肥旺季,各生产经营企业价格变动间隔不得少于5日,而且每次上调价格的幅度要控制在1%以内,确保了市场价格总体平稳。
记者从近日召开的黑龙江省农资价格监管会议上获悉,随着黑龙江省一系列价格政策措施的实施,目前农资市场零售价格稳中有降,今后一段时间,黑龙江省各级物价部门将密切关注农资价格市场动态,加强对农资价格的监测预警,实行农资价格日报制度,对全省农业生产资料价格采取拉网式检查,严厉打击各种乱涨价、乱收费行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