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东北网  >  东北网黑龙江  >  (旧)科技·卫生
搜 索
生命的较量--首届器官移植者运动会侧记
2004-04-27 05:44:51 来源:新华网  作者:
关注东北网
微博
Qzone

    新华社哈尔滨4月26日电 题:生命的较量--首届器官移植者运动会侧记

    这是一群特殊的人进行的一场特殊的比赛。尽管他们的表现远远达不到运动员的专业水准,但同样赢得了此起彼伏的掌声。因为他们不仅是比赛的参与者,更是与生命较量的胜利者;因为他们曾经奄奄一息,在接受器官移植手术后,获得了第二次生命。

    4月25日上午9时30分,首届器官移植者运动会在哈尔滨市明媚春光中隆重举行。本届运动会由哈尔滨医科大学第二临床医学院主办,参赛的22名队员是在这家医院接受过心脏、肾脏、肝脏、骨髓、心肌干细胞移植的患者。比赛分两队,共进行了定点投篮、自行车慢骑、20米托球跑、倒走接力、垒球掷准、60米跑6项角逐,历时两个多小时。

    (镜头一)国内存活时间最长的“换心”人杨玉民喜度12岁生日

    在比赛现场,哈医大二院副院长王太和告诉新华社记者,把器官移植患者召集在一起开运动会是他的创意,为的是纪念目前国内存活时间最长的“换心”人杨玉民的12岁生日。

    记者注意到,当天的“寿星”杨玉民神清气爽、满面红光,运动服里面套了衬衫、打着领带,让人怎么也联想不到他曾是一个以卖肉为生的农民。

    “寿星”自然是媒体的焦点。当杨玉民的脚踏上自行车时,记者们的镜头都对准了他,挤得找不到拍照角度的人直喊:“请让一下!”

    与“换心”人杨玉民同场竞技的是“换肝”人张胆。大概是骑惯了摩托车的缘故吧,杨玉民上来就骑出了速度。按照比赛规则,谁骑得慢谁赢,杨玉民注定“吃大亏了”,真是便宜了张胆。

    初战不利,丝毫没有影响杨玉民的情绪。紧接着,他又兴致勃勃地参加了20米托球跑和垒球掷准比赛。记者注意到,有一个身穿红黄条纹毛衣的小女孩始终跟着杨玉民的屁股后转悠。观众中有人悄声说:“快看!那就是杨玉民的妻子在他‘换心’第二年生下的女儿。”

    按照宽松的比赛规则,最后一名也是有奖品的。没等杨玉民仔细瞅一眼发的奖品毛巾被是啥样,他的宝贝女儿一把抢过去,欢欢喜喜地抱走了。

    他说:“每年难兄难弟们聚在一起给我过生日,不外乎吃顿饭、合个影。我觉得今年的生日过得特别有意义,比赛不在输赢,关键是大家通过运动展示了我们器官移植者的精神面貌和生命活力。”

    “每多活一天就创造一个全国纪录”的“换心”人杨玉民表示,他对自己继续高质量地存活下去“很有信心”。

    (背景一) 杨玉民:当老板的日子很悠闲

    1989年,一场重感冒导致杨玉民患上扩张性心肌炎,连睡觉都不能平卧,最终发展成心功能衰竭,濒临死亡。1992年4月26日,哈医大二院的100多名医护人员在著名心外科专家夏求明教授的指挥下,采用同种异体心脏原位移植技术,为他摘除了比正常人大3倍的心脏,换上了一位脑死亡者的鲜活心脏,杨玉民成为这家医院“第一位吃螃蟹”的患者。术后第二年,杨玉民有了可爱的千金。如今,他的女儿杨阳已经11岁了,能歌善舞,是杨玉民最大的骄傲。

    现在,杨玉民与妻子得到医院帮助,在院内食堂开了一个快餐店。每天,杨玉民早早起床骑摩托车到菜市场采购,然后在一日三餐的饭口时间到店里收款。“平时基本没时间锻炼,周六、周日我经常外出钓鱼,放松放松。”

    这些年来,除了每天坚持吃必需的抗排斥反应药外,杨玉民的身体基本没有太大不适。2000年6月,杨玉民到市场上货时遭遇车祸,造成脑震荡和左腿骨折,但其脏器丝毫未损,移植的心脏经受了一次严峻考验。著名心外科专家夏求明教授感叹:“这是一个生命的奇迹!

    (镜头二)国内存活质量最好的“换肝”人张胆真有“胆”

    30岁的“换肝”人张胆戴着一副金属框眼镜,看上去比较严肃的那种,似乎与他那张永远笑嘻嘻的脸有些不太协调。记者采访他时,他刚参加完自行车慢骑、倒走接力、垒球掷准比赛。“我全拿了第一!”他兴奋地“显摆”着。在给记者展示他丰厚的奖品时,大会工作人员一直用喇叭催促他集合参加60米跑比赛。“你等着,我会再拿一个第一回来!”他信心十足地冲记者喊。

    果然,张胆以飞快的步伐在参赛者中脱颖而出。大会工作人员评价:“张胆真有‘胆’,本组比赛不亚于国家田径队水平!”

    记者奇怪,他的体力为何如此好?张胆笑着说:“这有啥,不就是个玩吗!”说话间,那神情、那动作活脱脱一个大男孩儿。

    (背景二)张胆成为报纸收发员

    说起来,记者和张胆的交情可谓不薄。7年前他“换肝”成功时,记者对他做了专访;两年前他结婚时,记者专程到他在黑龙江省肇州县的老家采访了他的父母和妻子,并以图文两种形式发了特稿《“换肝”人结婚了》。

    1997年,刚从肇州县技校毕业的张胆被诊断为肝硬化晚期,随时有消化道大出血致死的危险,不得不在哈医大二院普外科接受“换肝”手术。据其主治医生韩德恩教授介绍,术后几个月,张胆就能蹦蹦跳跳地上下楼梯了,有时还偷偷地骑车到外面玩耍。

    住院期间,善良、乐观的张胆与普外科的医护人员结下深厚的友谊,大家都舍不得让他出院,最后张胆以一名报纸收发员的身份留下,月薪500元。2002年7月10日,张胆喜结良缘,哈医大二院特别给他腾出一间宿舍作为新房。

    (镜头三)5投4中,国内年龄最大的“换心”人杨孟勇不服老

    定点投篮比赛规定,两个代表队中每人限定5个球,投球累计多的代表队获胜。曾经突破心脏移植年龄禁区、以57岁高龄欣然接受“换心”的杨孟勇,被编在第一代表队。

    只见他上场时气定神闲,一顶象牙色的棒球帽遮住了白发,与深灰色运动服和深蓝色旅游鞋搭配起来,显得英姿飒爽,冷眼看去像一位小伙子。

    握球、举起、瞄准、投篮,简洁、利落的动作仿佛训练有素的“篮球国手”。“进了!”“太棒了!”随着观众的声声呐喊,老杨连续投中4个球。最后一次投篮时,老杨意外失手,球一下子被抛到了场外,观众中立刻爆发出叹息声。‘都怪我太急于求成了……”老杨十分遗憾地对记者说。

    记者看到,由于队友齐心合力,老杨所在的第一代表队最终荣获团体第一名,每人获得一份精美的奖品——床单。老杨笑了,他说:“今天是我术后最高兴的一天,希望今后能多多参加这样能将运动和游戏兼顾的活动。”

    (背景三)杨孟勇笔耕不辍

    杨孟勇现年61周岁,退休前为《北大荒文联》杂志编辑。患扩张性心肌病20多年,其胸闷、心悸、气短等症状逐年加重。2000年1月14日,著名心脏移植专家、哈医大二院心外科教授夏求明亲自主刀,为其实施了同种异体原位心脏移植术,创下了心脏移植者年龄最大的全国纪录,同时也修正了有关专家提出的55岁以上是心脏移植手术禁忌的观点。截至目前,杨孟勇已健康地存活了4年零3个多月。

    现在,退休在家的老杨每天除了外出散步,就在家里写作、画画。继诗集《太阳传说》出版之后,他正打算出一本新诗集以及名为《活在珍贵的来世》的长篇纪实文学作品。他说:“我们这些拥有第二次生命的人,实际上等于生活在珍贵的来世,更应该珍惜生命、珍惜生活。”

    (镜头四)“换肾”亲兄弟赛场比高低

    在此次参赛的22名特殊运动员中,有一对来自哈尔滨市的亲兄弟格外引人注目:哥哥赵春和今年44岁,2001年2月因尿毒症晚期“换肾”;弟弟赵春山今年41岁,2003年11月基于同样原因“换肾”。

    大会工作人员特意将体态同样微胖、但一高一矮的哥俩安排到同场竞技,各自代表不同的队参加60米跑。一声令下,只见他们像离弦的箭,奋力向终点冲去。高个的弟弟迟到几步撞线,竟显得有些不好意思。

    哥哥对记者说:“在与死神搏斗的战场上,我俩都是胜利者。”

    (背景四)哥俩是幸运的

    哥哥赵春和介绍说,他爷爷和妹妹都是得尿毒症去世的,他和弟弟虽然也得了同样的病,但幸运的是通过“换肾”躲过了一劫。现在,弟弟单位不景气放假在家,自己的单位很照顾自己,允许在家休养,照常给开工资。

    为哥俩主刀的哈医大二院泌尿外科主任陈照彦说,目前,他们尚未查清哥俩的尿毒症是否存在家族遗传因素。但随着相关技术的日益成熟,肾移植手术越来越成为常规。截至目前,他们已做了“换肾”手术300多例,其中存活时间最长的已达15年。本届运动会上,有8位“换肾”人参赛,存活时间分别为15年、14年半、7年、4年等。

    (镜头五)10岁的“换心”人于文峰有备而来

    赛场上,43岁的“换心”人始终是活跃分子之一,一共六项比赛,他“掺和”五项。除60米跑被张胆抢去了风头外,他凭借高超的技艺和沉着的心态,一举夺得四项第一。“这与我平时注意身体锻炼有关。”戴着眼镜、书卷气息浓重的他向记者披露秘诀。

    身为黑龙江省尚志市帽儿山中学的数学老师,于文峰说他在繁忙的教学之余,每天总是想方设法挤出半个小时左右的时间打打篮球、踢踢足球或者与人骑自行车比赛。“啥时候感觉气喘,我啥时候就停下来。”

    他说,他从未将自己看作病人。“今天大家的表现充分说明,我们器官移植者不是活着的废人,我们一样能够做正常人能做到的事情。”

    (背景五)于文峰:不到长城非好汉

    1994年2月8日,曾经两次因心脏病昏倒在讲台上的于文峰接受了“换心”手术。术后一年零7个月,他代表器官移植患者到北京参加了中国器官移植基金会的成立大会,并在现场发言,引起学界震动。

    开会期间,考虑到他的生命安全,有关专家不同意他到长城游览。但这是于文峰有生以来第一次到北京,他实在不想错过这一难逢的好机会。他终于说服护送他的专家退了已经订好的火车票,登上了梦寐以求的居庸关长城。

    “虽然没有台阶,路面也很滑,对我来说非常危险,我还是坚持不停地爬了一个多小时,把专家远远地抛在后面。”

    娄玉红:5投0中

    24岁的娄玉红是本届运动会上年龄最小的选手,也是两位女性参赛者之一。她身高1米70以上,梳着短发,如果不穿上统一的运动服,如果不是在这种特殊场合出现,你肯定会以为她还是一个未出校门的学生。

    作为首发阵容,小娄与于文峰、杨孟勇、张伟分在一队,参加了定点投篮比赛。也许是平时缺乏训练的缘故,她的身高优势反而成为劣势,使她5投0中。

    “唉,我今天提前一个小时来到这里,练了半个小时,真是白费劲了。”赛后,小娄沮丧地对记者说。好在,她的队友各个“技艺高超”,她跟着沾光,也得了团体第一名。

    (背景六)

    小娄是哈医大二院普外三科的护士。2001年自觉身体不适,颈部淋巴结肿大,经确诊为非霍奇金淋巴瘤。后经化疗、放疗,病情一度好转,但2002年再次复发。

    医院为她实施了自体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移植手术,一个月后,小娄重返工作岗位。“我现在感觉身体特别好,我未来的伟大计划是游遍全中国。”

    据记者了解,去年,小娄和她的几位朋友去了首都北京,已经迈出了第一步。今年7月,她打算到海滨城市大连转转。

责任编辑:隋洪波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