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东北网  >  东北网黑龙江  >  社会万象  >  民生
搜 索
24岁肌无力患者写出成年度畅销书
2004-05-08 17:25:20 来源:东北网-生活报  作者:
关注东北网
微博
Qzone

  ●24岁的他是一名肌无力患者,医生断言他的生命历程只有28岁 
  ●2003年,他那17万字的励志之作《假如我能行走三天》成为年度畅销书 
  ●2004年,他与杨利伟、姚明等人一并被评为“2003年中国青年年度人物” 

  东北网哈尔滨5月8日电 《假如我能行走三天》成为2003年度畅销书,可他的作者——24岁肌无力患者张云成却无力举起证明自己成就的奖杯。

    奖杯之重,双手无力却用坚强捧起 

  4月10日,一辆轮椅被缓缓地推上了中央电视台的演播大厅,轮椅上坐的人现场的观众并不熟悉,更少有人能叫出他的名字。然而,他却与杨利伟、姚明等名人一起并列为“2003年中国青年年度人物”。 

  主持人介绍,“这是一个特殊的领奖者,他患有被称为基因癌症的进行性肌无力症,命中注定只能活到28岁,他的双手现在甚至无力抬起触摸一下代表着他成就的奖杯,但是5年前,这个叫张云成的年轻人克服了常人难以想像的困难,开始了一项‘浩大的工程’———为自己以及其他患者的存在留下见证。在这本用食指和中指夹着笔写成的著作中,我们看到的是与病魔斗争的顽强意志和作者生活的辛酸……” 

  听着主持人动情的讲述,现场观众的眼睛慢慢地湿润了。 

    只有一天学龄的辍学生 

  “呱嗒呱嗒”,五大连池市一村办小学的破木牌被风吹动与墙面发出轻微的撞击声,木牌边上一个瘦弱的孩子无力地倚靠在墙边晒太阳,操场上其他孩子都在欢快地玩耍着,只有他一个人孤零零地充当观众。上课铃声响起,在别人的搀扶下,他艰难地走进了教室。 

  张云成是张学臣夫妇的第四个儿子。前两个儿子与同龄的孩子没有什么区别,直到老三云鹏却得了一种怪病,三四岁的时候走路摔跟头,五六岁时只能扶着童车走路,十岁以后连站的力气都没有了。夫妇俩想尽了办法为云鹏看病,却始终找不到病因。1980年,云成降生了。噩运再次降临。3岁时,云成出现了与三哥同样的症状,走路经常摔跟头,脚尖向外撇。张学臣抱着孩子几乎走遍了国内的大医院。在北京,一个医生告诉他,你不要再治了,这孩子得的是基因病,无药可治。 

  听说矿泉治腿病的偏方,张学臣举家搬到了五大连池。张云成的母亲李敬芹至今回忆起云成三岁时泡冷泉发出的撕心裂肺的哭叫声仍心疼得直掉眼泪。然而,神奇的泉水对云成的疾病不起任何作用,到了学龄,他已经失去像其他孩子一样走路上学的能力。 

  “叔,你还是把他接回去吧。”班主任老师面带愧色地央求张学臣。孩子行动不方便,同时也怕其他同学的欺负,张学臣不再送儿子上学了。张云成为期一天的学习生活就这样结束了。在书中,张云成这样回忆当时的感受:“那天,我趴在炕上哭了……从那以后,我就再也没进过学校。在后来的十几年里,我曾无数次憧憬自己又去学校读书的样子。有时,一个背着崭新书包的六七岁小孩走过我的视线,我都会很感慨:觉得自己像一个已入暮年的老人。离开了学校,但我还要学习呀。没有老师教,我自己学,学语文课文分段,也不知道自己分得对不对,也没人给我看;遇上一个新数学定律,我不知道怎么才能将它灵活运用;散文应把握一个什么原则才能形散神不散?什么是名词、动词?我都不知道。” 

    写作从学拼音开始 

  大约在12岁的时候,张云成第一次接触到了小学课本。翻开课本,上面一幅幅漂亮的图画吸引了张云成,每幅图画下面还有字母。“哥,这是啥呀?”“拼音呗。”“拼音是干什么用的?”“懂了拼音,所有的字就都能拼出来。”与大哥无意间的对话,引起了云成对拼音的兴趣。“学会了拼音就能拼出汉字,这就意味着我不用老师也能自学语文了。”有了这个想法,张云成很兴奋,他缠住正在上初中的二哥教他学习汉语拼音。 

  学会了拼音,张云成找到了自学的钥匙,一本破字典成了他自学的工具。每天除了给三哥喂饭,陪三哥聊天,就是坐在土炕上练字。书、报是张云成最好的老师,遇到不认识的生字、生词他就记在一张小纸条上,在一页书上找不出一个生字曾是他的梦想。二哥支持云成自学,经常给云成借适合他看的书。 

  12岁那年,云成写出平生的第一篇作文———“小鸡捉虫子”,尽管是一篇看图作文,只有一百多字,可他还是郑重地签上了自己的名字。此后,二百字、五百字、一千字,作文的字数随着兴趣的产生而不断增加。张云成说:“我从没想过要放弃,我要超过同龄人,在生字方面已经超过一些孩子了,作文也要超过他们。”16岁的时候,云成的文章中就出现了“最难筑的是人生之路,最动听的是生命之歌”的句子。 

  附近的叔叔、大爷看到云成这么用功学习都会来到小屋里关切地问上几句,可也有人不理解地摇摇头走开。云成明白他们的意思,活着都困难,学得再好有什么用啊。可云成有自己的打算,“我要成为一名作家,”这个理想虽然还有些模糊,但是在奔向理想的道路上张云成已经踏踏实实地迈开了脚步。 

    “作家”是这样炼成的 

  在一篇文章中张云成这样写道:“理想是人心上的太阳,它能照亮生活中的每一步路。于是,我勇敢地向理想走去,我有一个美好的愿望,写一本书,当一个作家。” 

  张云成每天的写作大都是在咳嗽声中开始的。由于身体虚弱,张云成常年患有肺感染和支气管炎,一年四季打吊瓶。发烧后就咳嗽,每天无法入睡一直要咳到23时许。咳嗽时,母亲用一个塑料袋在床头接着。第二天早晨起来,头脑昏昏沉沉的,这时他会选择一个最舒服的方式坐好,然后,艰难地在纸上落下第一笔。 

  除了病痛之外,他还要应付日渐软弱的肢体所带来的不便。 

  张云成在书中详细记载了这种痛苦:“平时写东西,写了十分钟手就握不牢笔了,左边臀部也硌得很疼,必须把身子侧着靠墙,右手放在炕上休息一下。写十分钟需要停下来休息一分钟……越往后写就越累,左腿开始发酸,后来就是酸疼,好像不过血了……” 

  “写作时最让我头疼的有两点:冬天和发烧。”张云成说,“在冬天,屋子里凉一些,这种凉是相对而言的,像健康人并不觉得凉,而我和三哥会觉得冷,脚如果不盖上就会冻伤,更别提露在外面的手了。冷还会引起发烧,全身发凉,跟泼了凉水似的,胸口疼,后背也疼,尤其是头疼,疼得连想东西都很难受。” 

  写作的同时,病症也在日益加重。每感冒一次,张云成就会感到病情加重了一分。肌体力量的消失以不易察觉的方式进行,每时每刻都在发生。在1998年的一封信中,张云成写道:“我已经快握不住笔了。前些日子,我吃惊地发现我的大拇指根与手背之间有一条明显的塌陷沟,我想这就是肌肉萎缩后留下的痕迹吧。如果大夫不说,我还真没发现。这只手这两年多写一会儿字就会觉得很累,我心里很害怕,我真的怕有一天我会握不住抒发我心怀的笔,那种生活真是不可想像。” 

    现在就开始写书 

  1996年,张云成结识了某省级媒体的编辑,这个人被张云成称为“指引我写作的人”。当时,张云成正处于人生的黑暗期,他惟一的知己二哥张云才外出打工,张云成的生活变得更加寂寞、孤独,每天只能和三哥枯坐在炕头。他给媒体写去一封内容消沉的长信,倾诉内心中的痛苦。 

  这封渗透着作者泪水、辛酸的长信让每个看过的人感动,同时也感动了编辑。从此,好心的编辑把帮助这个残疾孩子写书当成了自己工作以外最重要的事业。 

  1998年,编辑给张云成邮来一封催人振奋的信,提出了“现在就开始写书”的建议。 

  此时的张云成已经在报纸上发表了多篇文章,他甚至学会了五笔字型,熟练地运用掌上词典。每天一篇,张云成正迈着扎实的步伐向理想前进。 

    我要写书,我还不能死 

  2002年,张云成的书即将结稿,可能是积劳成疾,张云成的身体也恰在此时变得极度虚弱。命运为他设置了最后一个关口,7月3日,张云成与死神进行了成功前的最后一战。 

  当天,张云成起床后突然感到胸口剧痛,无法正常呼吸,肺中及大脑缺氧,心跳几近衰竭。医院诊断为肺炎和感冒,治疗后却不见任何效果。张云成一直趴着、咳嗽着。三天后,张云成被紧急转院,在北安确诊为“肺结核”,接着就是五天五夜的昏迷。 

  在书中,张云成这样记述当时的情景:“这时,大哥已在医院走廊里哭得不成样子。妈妈怎么喊我也不醒,只是在那儿喘着气儿,对外界毫无反应,一直到晚上还没有醒来。不管是家人还是亲戚都对我失去了信心,就连大夫也觉得我不行了,对我爸说,为孩子准备后事吧。” 

  “我不能死啊,我不能死,我的书还没写完呢。”就在所有人都绝望的时候,昏迷中的云成却喊出了这句话。对世界的最后一点留恋,给了张云成那衰弱的身躯战胜病魔的力量。熬过危险的黑夜后,张云成终于睁开了眼睛。 

  张云成说:“也许,我的生命就是为了这本书存在的,这生命的历程就是追梦的历程,我要用热情再次拥抱生活。当我再一次坐起来,再次面对往日学过的课本时,我感到的是一种前所未有的紧迫感。生命有限,而该做的事又太多太多。生命给了我第二次机会,我不能辜负所有人的期望,我必须做出一番无愧生命的大事。” 

  2003年4月1日,张云成呕心沥血之作《假如我能行走三天》正式由漓江出版社出版发行,一个月后又追印了八千册,这本书成为了近年少见的励志畅销书。 

    用梦想来报答妈妈 

  成功并未带给张家更多的变化。张学臣一家人仍住在五大连池清泉村的几间低矮的土房内。 

  4月23日,记者采访时,张云成刚刚从北京归来。眼前的云成,清秀腼腆,从不多说话。他二哥张云才告诉记者,云成从小很少与外界接触,所以不擅言谈。 

  土炕上多了一台电脑,这是好心人资助的。前年的一场大病后,张云成的双手已经失去了活动能力,他只能练习叼着筷子敲击键盘写作。 

  云成说,他的人生有十三个愿望,写书的愿望已经实现了。今年,他终于成为省作协会员,人生的第二个愿望———成为作家也实现了。现在,他正在写第二本书,并准备用这本书的稿酬实现人生的第三个愿望,报答妈妈的养育之恩。 

  在书中,云成这样写道:“假如我能行走三天,我将自己穿衣、洗脸,并且即使晚上整夜不睡,也要替妈妈给三哥翻身,给妈妈减轻负担,让妈妈睡一个完整的觉;假如我能行走三天,我会去拼命干活挣钱,给妈妈买她最爱吃但舍不得买的香蕉,让妈妈过上幸福的生活;假如我能行走三天,我将补上这些年来对父母家人所欠下的一切。”

责任编辑:张昭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