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东北网  >  东北网黑龙江  >  (旧)科技·卫生
搜 索
科技列车“驶”入首站牡丹江--专家送科技到振兴村
2004-05-17 09:11:14 来源:东北网  作者:
关注东北网
微博
Qzone

    东北网哈尔滨5月17日电(田海君 记者杜丽华)5月16日,正忙着建设高效节能温室工厂化育苗系统的宁安市东京城镇振兴村农民纷纷放下手头的活计,大清早就涌向村委会,听说北京的专家要来讲课,村民们都想占个好地方。

    振兴村是牡丹江市有名的蔬菜村。在村里,家家都种菜,户户有温室,个个都是种菜的老把式。这个村的蔬菜产品有一大半出口到了俄罗斯远东地区。如今,振兴村喊出了“打造远东地区一号菜篮子”、“建设绿色蔬菜最大基地群”的豪迈口号。

    “扣大棚,咋整能多赚钱,咋整才能总赚钱?”中国农科院蔬菜花卉所66岁的王耀林研究员刚坐下,大家就七嘴八舌地问开了。

    看着黑压压一屋子的村民,王耀林打开了话匣子:“如果信得着我,我就给大家指十条路。”

    王耀林掰着手指头跟大家说,一是通过优化结构,提高太阳能的利用率,来创新增效;二是开发高性能、多功能透明覆盖材料,达到节能增效;三是利用良种优势进行工厂化育苗,达到抗病增产增效;四是节水节肥,高效利用资源来增产增效;五是大幅度提高单产,来增产增效;六是强化病虫害防治来减灾增效;七是通过对蔬菜产品进行采后加工,来提质增效;八是实现设施栽培的机械化,通过增强作业效率来增效;九是通过创新日光温室的技术来增效;十是通过走产业化之路实现规模增效。

    这十条路让种了半辈子蔬菜的老把式们开了窍。可针对棚式生产的具体问题,大家又有着很多的疑问要请教。

    “王老师,您说,俺家温室里的西红柿咋得了个‘半身不遂’的毛病呢?”种植“以色列189”硬果蕃茄的刘冬生急着问道。

    “走,咱们到你棚里看看!”王耀林爽快地回答道。

    刘冬生所说的“半身不遂”就是一株西红柿有半株左右的叶子打蔫,而且总是出现在植株的一侧。像这种现象去年在振兴村就出现过,村民们拿它一点办法也没有。

    经过认真观察,王耀林对村民们说,这就是枯萎病,一方面是由于生长期地温低,棚温低,一方面是水份大造成的。可用多菌灵、百菌清等农药进行治疗,并打掉植株底部叶片让果实见光,并增加棚温,上午棚温要达到25摄氏度,下午要达到20摄氏度,并在棚底通风。由于此病具有传染性,要先喷施健康植株再处理病株。“要根除这个病,”王耀林说,“还得考虑用野生蕃茄来嫁接。”

    走出刘冬生的温室,王耀林又走进村民李志民的温室。

    看到棚里大部分的西红柿已“ 拉红”,而且管护的井井有条时,王耀连连称赞:“掌握技术的关键环节就是整个生长期的管理,这栋棚管理得很到位。”

    “王老师,我们西红柿都出口俄罗斯,要求大小均一,怎样才能做到呢?”李志民问道。

    “要等到植株开三朵花时再统一蘸花,不再开一朵蘸一朵,这样结的果实基本上就能达到大小均一了。”

    “一个枝叉留几个果最好?”一个村民忍不住问道。

    “一个枝叉最多留4个果,多了影响生长。”王耀林回答。

    ……

    不知不觉,几个小时过去了,王耀林研究员按计划要回牡丹江市了,村民们恋恋不舍。

    王耀林临走时对村民说:“大家千万记住不要施用高毒农药啊,这样会影响品质。”

    “放心吧,俺们这儿早就不用了!”大家异口同声地回答着。

责任编辑:张昭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