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网鹤岗5月31日电2003年,鹤岗市通过公开选拔的方式,调整充实了全市副处级党政后备干部队伍,收到了明显成效。
以优化程序为基础,以能力素质测试为重点,科学组织考试。在公选后备干部工作中,我们对全市副处级后备干部和科级干部队伍状况进行了调查摸底,科学设定了选拔条件,确定了推荐报名、资格审查、笔试、确定考察对象、公示、考察、党委 党组 讨论、市委组织部审核认定等8个选拔程序,把命题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放在测试干部的素质和能力上,重点测试考生运用所学理论和知识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以为目标,重新认定,实行统一资格选拔。从改进选拔方式入手,冲破后备干部为部门所有的条块束缚,在全市范围实行统一选拔;设置考试“门槛”,实行资格准入制度,不搞任何单位和部门的平衡照顾;取消原后备干部身份,对原后备干部和非后备干部一视同仁,从零开始,实行全员平等竞争。
以扩大民主为方向,以坚持“三公”为原则,严格把好关键环节。在公选过程中,严把笔试、评卷等社会比较关注的重点关口,确保了公选考试的客观公正;坚持做到“三推荐一征求”,全市87个单位全部采取民主推荐报名,发放民主推荐票3655张,个别谈话2301人,下发《副处级后备干部征求意见表》3655份,切实扩大公选后备干部的民主程度。实行“阳光操作”,认真落实“四权”,采取面向社会公开、纪检监察参与、接受群众举报等方式,使公选全过程完全置身于监督之下。
实践证明,公选后备干部进一步扩大了选拔视野,优化了后备干部队伍结构,拓宽了后备干部“下”的渠道,有效解决了公选干部“高分低能”的问题,为那些文化素质较高、实际工作经验较丰富的优秀干部脱颖而出创造了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