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东北网  >  东北网黑龙江  >  政务·政策  >  政务
搜 索
百姓贴心人 党的好干部——记齐齐哈尔昂昂溪区武装部长崔治岩(下)
2004-06-11 17:27:24 来源:  作者:
关注东北网
微博
Qzone

    东北网6月11日电  题:百姓贴心人 党的好干部——记齐齐哈尔昂昂溪区武装部长崔治岩(下)

 

陈国富  佟本正  牟可双 东北网记者 雷蕾

 

从不向区里要钱,从不向农民伸手,是崔治岩这些年来对自己和对武装部的一个严格要求

 

心中装着百姓苦,手中方能慎用权。武装部虽然不管钱,不管物,但每年的征兵工作,却是老百姓十分关注的社会热点。每年征兵工作开始前,崔治岩的电视讲话都让昂昂溪的老百姓感到那么顺耳。他不讲套话、官话,却在电视上拍着胸脯和全区的人民表态:“只要政审、体检双合格,老百姓家的孩子,谁也不要找,一定能走成!

 

为了这一承诺,区里几大班子的领导,都有在他这走不成的兵。武装部新来的一个干部,在征兵期间,收了人家一千元钱,被崔治岩知道后,他在一楼的怒吼,一直传到了三楼的老干部局,上上下下都知道了崔部长的雷霆震怒。

 

区委、区政府要在新办公楼前,建个供群众娱乐休闲的广场,但楼前却是部队的几栋废弃营房,因是军产,需要和部队的房管局协商。个别不法商人,听到消息后,非要把这几栋房子买下来,趁机捞一把。崔治岩天天跑房管局,向他们介绍情况,汇报地方上的想法意图。那个商人得知情况后,找到崔治岩,出10万元让他不要再管这件事儿了,崔治岩不为所动。经过三年的努力,最终为区里协调下来了这个广场建设用地。区领导看到他事事想在前、干在前,仅修光缆和建广场这两个项目,就为区里节省了近百万元经费,想挤出点钱给武装部换台新车,被崔治岩谢绝了。

 

崔治岩在昂昂溪以“抠”出名。武装部有一台指挥车,一年中在库里封存89个月,只在征兵期间才起用,风里雨里他带领大家坐火车通勤,一个上校部长有车不坐,却经常骑着自行车或坐着出租车去开会,最开始区里领导以为武装部是买不起汽油,告诉崔治岩油钱由区里出,崔治岩的解释很平常,却很能引起人们的深思。他说:“区里财政收入那么紧张,有那么多的下岗工人吃饭都还成问题,一吨油钱就是许多人家的年收入啊?我不能坐着轿车摆阔气。”

 

为了省钱,武装部所有微机用的打印纸都是两面用的,就连洗碗用的水龙头,崔治岩都让副部长换成了小口径的。他解释这么做的理由,又是那么的充分。他说,武装部的一举一动,都代表着党的形象、军队的形象。生活工作在经济困难地区,如果不养成清廉节俭的政风、作风,老百姓就会骂我们的娘,戳我们的脊梁骨。政风连着党风,作风关乎民生。厉行节约、勤俭从政不仅是一种美德,更是一种实际的爱民行动。平时节下一滴水、省下一分钱,到了关键的时候,就能少伸一次手、少张一回嘴,这就是很实际的为党分忧、为民解难。8年里,他就是靠着这种精神,带领大家不光过硬地完成了各项工作,还硬是从标准经费中节省下20多万元的家底。

 

有人说,有些领导干部在台上说得比谁都好听,到了台下可就是管不住自己的一双手、一张嘴。崔治岩常说的一句话是,多想想老百姓的苦处,经常将心比心,党性才能纯真。这个至今还欠着亲属债务,兜经常没钱的武装部长,这么多年来,没在武装部报过一张条子,核销过一张个人的车票,没在单位请过一位战友吃饭,没拿过人家的一分钱。

 

在数次生死考验面前,他始终把人民的利益看得重于泰山、高过生命。“决不能辜负了群众对我们的期望”,是崔治岩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自律格言

 

1998年嫩江洪水,齐齐哈尔最险的险段就是昂昂溪大堤。崔治岩被临危受命抗洪副总指挥的时候,区里8名党委,包括书记、区长等主要领导在内的5名成员,才刚刚上任第8天,第一次洪峰便不给任何人以喘息的机会,咆哮着奔腾而来。农防坝告急,五福村告急,在一片告急声中,崔治岩沉着应战,果断指挥,与当地人民群众一道,打响了为期二个多月的嫩江保卫战。

 

五福村部分村民被洪水围困,情况万分紧急,急需救援船只。嫩江当时已是汪洋一片,停靠在十几公里之外的冲锋舟,需要熟悉地形的人前去带船,崔治岩二话没说就赶了过去。当崔治岩带着两支冲锋舟,小心避开露出水面一点点的树尖,出现在村民们视野里的时候,被洪水围困住的五福村,响起了一片激动的欢呼声。

 

洪水一浪高过一浪,为保滨洲铁路,市防总下达了炸农防大堤行洪的命令。当时的农防堤已经岌岌可危,随时都有决堤的危险。在这样的大堤上进行爆破,更是险中之险。站出来请领任务的还是崔治岩,大坝上一锹下去,水就渗了出来,他带人以最快的速度打眼、下药,在最后引爆的关头,他把年轻的战友都撵下了船,自己引爆了炸药。尽管离引爆点几十米远,十几米高的水柱冲天而起,还是差点把他和船掀翻到滔滔的江水里,船顺势向下冲了几十米才被控制住,吓得岸上的人,失声地喊着他的名子。

 

就是这个崔治岩,过去曾三次参加过内蒙古草原大火的扑救,1987年大兴安岭特大森林火灾时,他是所在师的扑火突击队队长,第一个冲进西林吉火场的解放军就是他,被内蒙古自治区授予“森林草原扑火模范”称号。

 

1998大水过后,昂昂溪排灌站抽水排灌管道,被泥沙全部淤死,封冻在3米多深的江面下。要废弃它,重建需要1千多万,而区财政年收入还不至6这个数。有6个村7千多的老百姓,就靠这个泵站以种水稻为生。一些村民们感到,泵站一时半会修不好,明年的地肯定种不上了,大冬天的就开始张罗搬家,另谋生路。那个冬天特别寒冷,崔治岩带着武装部的同志和民兵,用他们自己发明的工具,边用开水解冻边打眼,边放炮边在冰水里抢修围沿。一百多人分成几拨,每二十分钟一轮换,冷了就灌口白酒,人钻进管道里,一块一块地往出抠。一身泥水,满身冻伤,他们苦干了两个多月,硬是用双手掏通了两条长150多米的管道,赶在排灌前让农民们用上了泵站。秋收时节,和他素不相识的稻农宋立本,骑了十几公里的自行车,给他驮来了两袋刚刚打下来的新米,非要让他吃这第一口。

 

一件件小事,一项项工作,感动着昂昂溪,激励着昂昂溪!在昂昂溪人民群众的心目当中,崔治岩是一股力量,是一个信念,是一种精神,是一面旗帜。

 

在我们就要完成采访任务,离开昂昂溪的时候,专门去了趟正在布展中的昂昂溪古文化博物馆。当我们站在鹅卵石的地面上,抬头细看我国著名考古学家、昂昂溪文化的发现者——梁思永先生的照片时,忽然意识到,昂昂溪人民忘不了梁思永先生,也同样不会忘记崔治岩这个武装部长。

 

    梁先生用深邃的智慧,改写了昂昂溪的历史。而以崔治岩为代表的,那些工作生活在这块土地上的优秀共产党员们,正在用自己的无私奉献改变着昂昂溪的今天,创造着昂昂溪的未来。

责任编辑:隋洪波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