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网大庆6月22日电肇东市尚家镇福山村通过外引内联、党员干部领办创办等手段使全村形成了 一、二屯晚柿子,三、四屯大西瓜,五、六屯搞养殖,七、八屯粘豆包,九、十屯塑料袋(加工、销售)的一屯一品产业格局。
福山村有耕地17800亩,人口3600人,在种植业结构调整之前,全村农民只能依靠种大苞米糊口度日,生活捉襟见肘。面对这种贫困状况,村班子从改善种植结构入手,瞄准市场,特色当家。时间上突出早晚两季,逐自然屯落实种植项目,规模也由小渐大。目前,全村种植晚柿子3700亩,早西瓜、香瓜800亩,大葱1000亩,粘玉米1000亩,西芹140亩,加上油豆角、红云豆、大白菜等套种蔬菜,全村2/3的耕地种上了经济作物,亩效益均达到千元以上,效益好的达到4千元。全村仅特色种植一项就收入600多万元,户均收入7000元。村民刘福春去年从姜家双安引进特色菜西芹,当年3亩地共收入1.2万元,在他的带动下今年全村西芹已发展到140亩。
金针菇在大城市销路看好。村支书刘士臣一路打听来到河北菌类研究所,引进了技术并聘请了技术员。可村民觉得种点经济作物收入就很可观了,不想“深趟”。开弓没有回头箭,刘士臣决定自己先干。2002年他在自家院子里建起了三栋大棚种植6万袋金针菇,当年就收回了3万元成本,还掌握了种植技术,建立了销售渠道。现在全村已发展到12户15栋,年产金针菇60万袋,效益150多万元,其中效益最好的朱子坤年收入达27万元。
两年前,村党支部带人从阿城亚沟引进粘豆包加工技术,由开始的一户发展到现在的160户。利用春节前三四个月时间,用粘玉米包豆包,到哈市、大庆、内蒙古等地批发零售,全村每年都销豆包100多万斤,收入在100万元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