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网哈尔滨6月25日电近日从哈尔滨市消协了解到,随着私家车的普及,消协接到汽车维修的投诉越来越多。消协专家提醒车主,到汽修厂修车要当心五大“欺诈陷阱”。
【小题大做】 最常见欺诈伎俩是利用车主对汽车原理的无知,故意将毛病说得很严重,将价钱抬得很高。对此,车主最好找一些大店和特约维修厂修理。如果不得已在一些小店修理,事前一定要请有经验的朋友,或根据自己的经验确定大致修理范围。
【放长线钓大鱼】 有些汽修厂在找到故障症结后,只是表面上将其排除,而将更大的隐患留在后面,让你不知不觉陷入修车的“连环套”。对此,在修理前一定要对方明确故障位置及维修范围,并要求其对此次维修效果作出明确承诺。
【先斩后奏】 有些汽修厂在车主送修时说问题不是很大,但提车时却告知又发现了新毛病,且已修好,需要付钱。因此,车主在送修时要让对方报价,并要求维修其他故障时必须通知车主,否则坚决不付款。
【偷梁换柱】 这种情况在一些路边小店比较常见。汽修厂会趁车主不备,将车上一些好的配件拆下换上假冒配件。对此,车主提车时要特别留意车上比较昂贵的配件,看看有没有被动过的痕迹。
【“全能万金油”】 对那些规模很小却打出“一条龙服务”招牌的汽修厂也要注意。事实上,修理工各有所长,没有“全能”的。在这样的店里修车不但质量难以保证,由于修理工业务不熟,不会修就换,还增加了维修成本。
责任编辑:刘华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