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网哈尔滨6月29日电 在黑龙江省森林植物园,玩可攀岩、溜索,观可看瀑布、小桥的山水乐园正式接待游人。
据统计,2000年以来,作为国内最大的城市森林公园,省森林植物园已累计投资近4000万元,在收集、保存野生植物资源和珍稀濒危植物、调节城市小气候等方面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被称为哈尔滨的“绿肺”和“天然氧吧”。
每天吸收二氧化碳100多吨
据介绍,森林具有涵养水源、保持水土、调节气候的重要生态作用。城市森林具有遏制城市“热岛效应”不良影响的功能。
省森林植物园占地136公顷。据科学研究,1公顷林地1天可吸收1吨二氧化碳,释放0.73吨氧气。如此算来,植物园每天就能吸收100多吨二氧化碳,而释放的99.28吨氧气则随风散入城市的各个角落。
据测定,省森林植物园夏季气温比市区其他区域低2℃-3℃,噪声低70%以上,灰尘量是闹市区的五分之一到十分之一,而负离子含量是市区的10-30倍,是名副其实的“城市绿肺”。
引进植物1200种
趴着长的树、鸡蛋大的茄子、紫色的草……这些叫不出名的植物都被引进植物园。该园工作人员向记者介绍,过去植物园只有标本园、药物园两个专类园,且栽种的植物都是本地普通品种。新增建的牡丹园、芍药园、秋景园、观果园、杨柳园、春园、濒危植物园等11个专类园构成了该园的特色观赏区。
省森林植物园以引种驯化温带、寒温带森林植物和珍稀濒危植物保护为重点,先后从东北、华北、西北等地引进植物,并与十几个国家和地区长期交换种子,目前已有1200余种外来品种在植物园落地生根。
经过几年的建设,省森林植物园成了活植物收集区、大小兴安岭和长白山脉森林植物的“橱窗”和缩影。
白天鹅落户“绿色明珠”
日前,两对白天鹅从成都空运至省森林植物园,给植物园观赏景观注入了新的活力。
通过近3年的全园整体建设,植物园游览景区从5处增加到17处,可游览面积从15公顷增加到106公顷。园容园貌得到了彻底改观,为将植物园建成科研、森林旅游协调发展的“绿色明珠”奠定了坚实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