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东北网  >  东北网黑龙江  >  政务·政策  >  政务
搜 索
农民兄弟的贴心人——记富锦市农技推广中心主任麻晶莉
2004-07-01 07:53:53 来源:东北网  作者:
关注东北网
微博
Qzone

  东北网6月30日电 题:农民兄弟的贴心人——记富锦市农技推广中心主任麻晶莉  

记者 杜丽华

   “每当看到别人家里的孩子和母亲一起分享节日的快乐,我就不禁产生深深的羡慕。我的母亲是一名农业科技工作者,每年都是忙个不停。妈妈总是对我说:‘妈妈不能休息,等妈妈有时间再陪你。’可她什么时候能有时间呢?妈妈把她的爱都给了她的事业。”——这是一个13岁女孩在作文《“微薄”的母爱》中写的一段话。

    文中的妈妈就是黑龙江省富锦市农业技术推广中心主任麻晶莉。她以帮助广大农民脱贫致富为己任,长期致力于农业科技知识的推广普及。每年深入田间地头进行技术指导的时间超过200天,每年下乡讲课不少于300学时,为农民办各种科技培训班不下百期,每年有1.5万人次农民直接接受她的技术指导。人们都亲切地称她为“农民兄弟的贴心人”。 

  1983年,麻晶莉在黑龙江省八一农垦大学毕业后留校任教,她的理想是当一名微生物学家。然而,谁也没料到,1987年,26岁的她毅然放弃她的理想,回到了生她养她的富锦市,心甘情愿地当一名普普通通的农技推广员。
    
  “麻晶莉是不是思想有问题,放着好好的大学老师不干,去做农技员。”当时,朋友不理解,家人不同意,但她却丝毫没有动摇。原来,每当麻晶莉回家探亲看到家乡农业的落后,看到了农民科技知识的贫乏。使她感觉到,家乡的农业和农民更需要她,自己所学的知识在家乡大有用武之地。
    
  在一片反对声中,麻晶莉回到了家乡,做了一名普通的农业科技员。她搞试验、示范、指导、培训、推广,一年到头往农村跑,每年都有200多天摸爬滚打在农村。功夫不负有心人,秋收时节,望着试验田里一派丰收景象,十里八村的农民纷纷把麻晶莉往自己家里拽,主动让她在自家地里搞试验。农业技术人员一下子成了农民地里的“香饽饽”。1997年,她也从一名农业科技工作者走上领导岗位,担任富锦市总农艺师。 
  
  “春风化雨,润物无声。”十多年来,在麻晶莉和她的同事努力下,富锦先后引进以水稻钵育摆栽等农业新技术30多项,普及推广面积1480多万亩,增加了超10亿元经济效益。她还获得包括国家科技进步特等奖在内的30余项科技进步奖,作为优秀专家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先后荣获全面农业科技推广先进工作者、全国生态农业建设先进工作、省优秀共产党员标兵、省思想政治工作先进个人等荣誉称号。

  金杯银杯比不上百姓的口碑,金奖银奖比不上百姓的夸奖。在富锦,提起麻晶莉,上至市里领导,下至普通农民,没人说一个“不”字,17年来,这位哪个村屯里难遭灾,给个信就到的麻晶莉,赢得了大家由衷的信赖和爱戴。

  在富锦,几乎每个农民都能说出麻晶莉的办公电话、住宅电话和手机号码,它们成为了农民的农业咨询热线。不管工作时间,还是休息时间,不管白天,还是夜里,只要农民有问题,麻晶莉无论身在何处都会耐心解答。一次,麻晶莉做子宫集肌瘤手术,就在住院治疗期间,她仍不放下手中的热线电话,每天都有十几个农民打电话来向她请教,麻晶莉就在病床上一一回答农民的每个问题,指导他们科学农业生产。
  
  2002年11月,一场70年一遇的暴风雪席卷了富锦,好多农民地里的水稻还来不及收割。麻晶莉带领技术推广中心的男同事,背上面包和水,驱车直奔万宝村雪深一米多的稻田。在刺骨寒风里,掀雪、割稻、打捆、码垛,起早贪黑一连干了5天。

    “麻老师是咱农民兄弟的大恩人,这些年为我们农民做的好事数也数不清,三天三夜也说不完。”富锦市上街基镇万宝村农民关成海说:“最让我们感动的是,她有一颗甘愿为农民无私奉献的心,她永远是我们农民兄弟的贴心人。”

责任编辑:超级管理员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