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网7月1日电 题:躬耕绿野的拓荒人——访宁安农场长丰林场林业工人孙俊福
他很普通,普通得就像林场一株生长了数十年的树木。作为一名林场林业工人,孙俊福在这平凡得不能再平凡的岗位上却干出了不平凡的成绩:全国劳动模范、“五·一”劳动奖章、全国优秀工人、中国十大杰出青年、全国绿化奖章……
生命不止造林不息
孙俊福热爱这片山林,更爱这山上郁郁葱葱的绿色。
近年来,虽说孙俊福所在的单位长丰林场可造林面积越来越少,可是孙俊福植树造林的热情和行动从没改变。
2003年以来,他没有了造林任务,可是闲不住的他总是上山转一转,找一找哪里能栽树。实在没辙了,就与妻子在自家后山开垦的一块地上栽树。两个春天下来,家里70亩山地全部栽上了落叶松,2万多株小树苗全部是他自己花钱买的。
一手植树一手放牧
造林面积越来越少,个人收入有限。如何另辟蹊径拓宽致富门路,是孙俊福近年来考虑较多的事。虽说多年来他以种地、养木耳为生,但他总觉得不够劲。
养肉牛,是他多年来的一个梦想,今年终于变成了现实。他筹集了40万元资金,购进了西门塔尔、夏洛来肉牛品种47头,实实在在地当上家庭牧场主。他雇了3个帮工,每天在山里放牛忙忙碌碌。
一提到养牛,孙俊福十分兴奋,他说:“我现在都是40多岁的人了,再不闯一闯就没机会了,我要先带个头。”谈到未来的打算,他说:“我还要建一个700平方米的圈舍,把牧场办起来,力争三年做大……”
致富路上有书为伴
千万别以为孙俊福就会挖坑植树,他研究的东西还多着呢。他目前正研究如何选个好项目带领大家致富,由于本身文化水平有限,给他带来许多苦恼。
孙俊福幼年时家境贫寒,没享受到学校正规教育,给他留下了永远的遗憾。参加工作后,长期居住在深山里,他将自己全部身心都投入到了绿化荒山上。面对文化水平欠缺的实际情况,他自学进行文化补习。现在,孙俊福身边始终离不开的就是那本字典。孙俊福风趣地说,现在学习又加码了,不但要研究树,而且还要研究牛、研究市场……
孙俊福富了。原来山上居住的茅草土坯房被两屋一厨的砖瓦房取代。房后的停车场里,拖拉机、播种机、脱谷机等机械化农具一应俱全。在他的带领下,林场的人们都铆足了干劲,向奔小康的道路上阔步前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