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东北网  >  东北网黑龙江  >  社会万象  >  民生
搜 索
哈尔滨一七旬翁大造“怪车模”
2004-07-03 10:01:34 来源:东北网-哈尔滨日报  作者:
关注东北网
微博
Qzone

    东北网哈尔滨7月3日电 从电影《骆驼祥子》里的黄包车,到《大宅门》里的“轿车”,从《车轮滚滚》里人民群众支援前线用的手扶独轮“小挎车”,到解放前哈尔滨街头的人力“洋车”,哈尔滨浴海社区73岁老人张达惠的家里摆柜上放满了各式各样的人、畜力车模型。张老就是用这些模型作为对比,为孩子们讲解我国近50年来的快速发展史。

    张达惠是浴海社区孩子们的课外辅导员,在寒暑假和特定的纪念日里,他都要通过生动的故事给孩子们讲历史。为了增加孩子们的理解力,从中获得知识,增强孩子们的学习兴趣,张达惠老人查找大量资料,先是制作了几十艘蒸汽机轮船、风帆船等,给孩子们讲解我国轮船业的发展史。前不久,他又制作了10辆人、畜力车模型。张老指着一辆惟妙惟肖的洋车向记者介绍,电影《骆驼祥子》里的黄包车,当时在天津、北京被称为胶皮,在我市被称为洋车,是我国从日本引进的技术。我市解放后讲人人平等,不能“人拉人”,最早被取缔。这辆平板车上加个篷的车,就是《大宅门里》的“轿车”。这辆“玻璃车”就是我市最早的畜力“出租车”,专门用来夜间到火车站拉送客人,一辆车可以拉10多个人。张老又指着一辆拉满圆木的车对记者说:“这是集材车,车前部有一个中心万向轴,可以随意转动,后来的‘炮车’就是从这里演变成的。”

责任编辑:张昭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