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东北网  >  东北网黑龙江  >  黑龙江综合  >  文卫·体育  >  文卫
搜 索
街头歌者:游走在生存与艺术之间
2004-07-26 10:20:32 来源:东北网-生活报  作者:
关注东北网
微博
Qzone

    东北网哈尔滨7月26日电 如果你是个细心的行人,你一定不会忽略哈市那些街头“卖唱者”。地下通道里、过街天桥上,他们弹着吉他、唱着歌曲,在那音乐的背后,会有怎样的故事?近日,记者走近这一“特殊人群”———

    通道内的“卖唱者”

    17日,在哈市道里区与南岗区交界处的霁虹桥地下通道口,远远地就能听到通道里传来琴声和歌声。走进去,只见两个男青年坐在通道的角落里弹着吉他,长发虚掩着半边脸庞。他们面前摆着的一个黑色的吉他套子上散落着一些零钱……

    记者注意到,偶尔有一些年轻的路人,会停下脚步听他们唱一段儿;有时听众也会主动地掏些零钱放在他们黑色的吉他套子上。一个小时之后,黑色的吉他套子上又多了一些零星的硬币,还有一张面额5元的纸币,粗略算了一下有十余元钱。“每天赚的钱数都不相同,有时能赚几十元,有时一天下来才赚几元钱。最多的一次,是前几天在哈一百前面的过街天桥上挣到140多元钱。”“卖唱者”之一———大年子轻声地和记者聊着。

    “在通道和天桥唱歌不完全为了赚钱,主要是和别的工作相比,它自由,我喜欢唱什么就唱什么。也不要赶时间,想来就来,想走就走。这也是我学习音乐的一种方式。我想找个地方通过音乐表达我内心的想法。”大年子说。

    “有时候也会看不同的人唱不同的歌。见男孩就唱摇滚,唱BEYOND;见着女孩就唱稍微柔情一点的。男的给钱一般不多,女孩给钱最豪爽,一掏就是50元、100元。有一次有一个女孩,蹲在我旁边听了很久,我一口气给她弹了十来首歌。女孩子哭得很伤心,说是那天受了些挫折,听我弹琴给了她力量,帮助她找回了希望,她很感谢我。后来,她硬要给我钱,我没有收。结果,第二天晚上她特意跑来送了我一个储钱罐。”年纪较小的“卖唱者”晓旭告诉记者。

    为了吉他抛弃了一切

    就像武侠小说描写的那样,兵器是一个武者的性命,而吉他则是“卖唱者”的生命,他们可以为了吉他抛弃一切。

    晓旭,真名叫马晓旭,今年20岁。在他15岁的时候就喜欢上了吉他。害怕上高中以后没时间练琴的他,毅然放弃了初中的学业,跑到了一个地下乐队里和吉他手学琴。两年后,他又背上琴奔波于哈市的各个酒吧寻找工作,但是一个17岁的少年想在酒吧中当歌手,其难度是可想而知的,晓旭几乎走遍了哈市所有的酒吧才找到工作,可酒吧为了保持观众对歌手的新鲜感,每隔两三个月就要换歌手,每次换地方晓旭就再把所有的酒吧走一遍……在对这种生活厌烦以后,晓旭开始渐渐加入到街头卖唱的行列中。

    与晓旭相比,真名叫贾海年、23岁的大年子,经历就更曲折。大年子当过四年的厨师,做过一年的装修生意。2003年的时候,大年子正在兰州做生意,正好赶上非典,生意赔得血本无归,他和女朋友小岳兜里只剩下了13元钱,房东天天堵在门口要房钱。万般无奈,女朋友小岳一咬牙,把两人惟一的一部手机卖了400元钱,让大年子去买把吉他到街头卖唱。当大年子来到乐器行的时候又犯了难,一把吉他少于460元不卖,可大年子一共才有413元。为了买那把吉他,大年子不停地哀求老板,从上午一直求到晚上,最后乐器行的女老板终于动了恻隐之心,以410元的价格把吉他卖给了他。就这样,大年子用这把吉他从兰州唱回了哈市,一直唱到现在……

    后来,大年子在哈市街头卖唱的时候,碰见了同样在街头卖唱的晓旭,于是两个志趣相同的人走到了一起。

    我们不是乞丐

    谈起在街头卖唱时的感受,小旭和大年子的感触颇深。

    “在街头卖唱,受人白眼是难免的。人们总把我们和乞丐划分到一个层次之中。但我们不认为我们是乞丐!我们也有尊严,乞丐是不劳而获,而我们是用琴声和歌声来赚钱的。”大年子说,“所以,我们在天桥卖唱的时候,总是要等到乞讨的人走了以后才去。尽量把我和他们划分开。”

    “在哈市,总是有人撵我们。而且警察、城管、居民委的老大妈、老大爷什么人都可以管我们。”小旭告诉记者,“有时候,我们说些好话,‘孝敬’两盒烟,他们就让我们唱一会儿,可更多的人还是对我们有看法,根本就不通融,客气的撵我们走,不客气的干脆张嘴就骂。其实我们并没有违反什么规定,只是在传播文化、传播艺术,想让人们接受我们而已。”

责任编辑:隋洪波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