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网哈尔滨8月5日电 老哈尔滨城建设是今年道外区老城区改造的重头戏,涉及景阳街一段、靖宇街大部。该工程将通过一批老店铺建设和综合功能开发,恢复老道外的风貌,并打造新道外区的旅游平台。目前,该工程规划完成,已经进入引资阶段。但记者近日对靖宇街的一些街区进行走访,却发现该工程实施中将会面临三大难题。
居民盼动迁———安置难
居住在道外区老街老巷的居民们,大多贫困。他们居住面积狭小,没有燃气管道,没有单独下水,有些甚至没有暖气。虽然大家都盼着动迁,但是居民们的居住面积多在35平方米以下,获得的拆迁补偿很难满足购房要求,大家担心以后成为租房户。
一些临街做买卖的居民也有自己的想法,动迁是好事,可他们更想回迁。老哈尔滨城建设要统一规划,他们还能找到合适的经营场所吗?会不会就此失去了赖以生存的谋生手段?该区领导表示,道外区有不少闲置房,也正在不断建房,能够满足动迁户的需求。但动迁毕竟是涉及了大量居民,他们条件各有不同,安置起来恐怕也会千差万别。
修旧无参照———恢复难
东方巴洛克建筑是中西合壁式的建筑,虽然有共同的特征,但却各有不同。洋式立面的中式图案,可谓林林总总,线条变化也各有选择。可惜的是老道外的东方巴洛克建筑,许多因破损严重、改造颇多,修旧如旧根本无法做到原貌再现。以北三道街到北七道街的临街建筑为例,很多楼体的下部被削平“装修”了,还有一些楼体立面从上到下被抹平“简化”了。
从某大学建筑研究设计院对老哈尔滨城修旧规划中可以看出,老道外的东方巴洛克建筑,图案、格局、结构都已经做了类型化的归纳。修旧工程一旦实施,老建筑的“原滋原味”肯定会加之改造的因素和观念。
老户凋零多———经营难
此外,老哈尔滨城的建设还是个综合工程,不但要恢复地理景观,还要恢复人文景观,建成包括老梨园、老影院、老店铺等一批“老字号”。这种人文的“修旧如旧”工程,落实起来就更难了。一些“老字号”后继乏人,即便能找到一些有承继性的,想要支撑起一条长街的场面也难。在今天的老道外,找不到吹糖人的,捏面人的也都是些南方小贩。
记者采访了一些在道外老区居住了70年以上的居民,北七道街的张庆吉大爷说,原来楼下的烧锅(酒铺)门前摆着一个铜嘴大壶,药铺房前挂着一个粗瓷药壶,这样的老景观还能恢复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