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网佳木斯8月9日电抚远县委、县政府果断提出,转变观念,科技兴渔,以养为主、捕养捕放相结合,走科研、保护、繁育、养殖、加工、销售集约化、产业化的渔业发展之路。作强一条渔经济,壮大一个渔产业,抚远开始了一本新的“渔业经”。
过去只捞不养、重捕轻养,两江丰厚鱼类资源锐减,1995年鱼产860吨,到2000年就只有343吨。渔业大县的渔财政垮了,所占比重只剩10%了。
封河育鱼。压缩捕捞船只,限制捕捞量,封锁10万亩通江河流、湖泡,实行封河育鱼。每年投鲟鳇鱼5万尾、大马哈鱼20万尾,放流到黑龙江和乌苏里江。
“二次牧渔”,“过水增值”。推广长春、沈阳等地网箱养鱼经验,组织和引导渔民自然养殖水面已发展到4万亩,蝩蝩、蜇罗、牛尾巴及四大家鱼都已开始天然野生放养。
市场调节,力量最大。民间资本立马挤入。浓桥、抓吉等镇水产养殖基地,一下冒出12个,十余个品种60多万尾鱼,钻入乌苏里江的网箱。仅此,每年渔财政就可进账200万元。
鲟鳇鱼、大马哈鱼之乡名不虚传。800多万元投下,全国最大的鲟鳇鱼人工繁育养殖基地建成,全国80%%的鲟鳇鱼受精卵和幼鱼出自抚远。鱼苗卖到广州、北京、河北等地,5000万尾鱼苗的年孵化能力,可达产值4000万元、利税500万元的水平。
越放,道越宽。抚远人在乌苏里江又搞起了河蟹放养试验。繁育养殖上来了,加工增值也强起来。抚远利用地处两江下游,污染程度轻,鱼品质良好的优势,搞名优特鱼精加工。鱼子酱及鲟鳇鱼肉系列产品,远销美国、日本、香港等国和地区。全县个体鱼品加工企业已达7家,年加工能力达600多吨,产品十余种,遍及广东、北京等全国十几个省市。他们与台商合资,利用口岸优势开展对俄鱼制品加工和进出口贸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