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东北网  >  东北网黑龙江  >  经济·旅游  >  经济
搜 索
专家认为恢复大兴安岭森林资源至少需50年
2004-08-09 15:16:41 来源:新华网  作者:
关注东北网
微博
Qzone

    新华社哈尔滨8月9日电 “天保”工程的实施使我国最重要的木材生产基地——大兴安岭林区得到了真正的休养生息。但林业专家认为,要想使这一林区的活立木蓄积恢复到开发初期的水平,至少还需要50年的时间。

    地跨黑龙江和内蒙古自治区的大兴安岭,是我国连片面积最大的国有林区。其中森林资源最丰富的黑龙江大兴安岭林区在历经40年的开发建设后,森林资源大幅减少,森林的功能开始下降。洪涝灾害频繁发生,沙尘天气也开始“光顾”,严重地影响了林区人们的生产生活。

    大兴安岭地区资源局局长刘志说:“到1997年,黑龙江大兴安岭林区的活立木蓄积已由开发初期的7.3亿立方米减少到5.1亿立方米,减少了30%;可采蓄积由4.6亿立方米减少到2.2亿立方米,减少了52%。同时,南部林缘开始北退,原始林的生态作用正在减弱。”

    为保护好大兴安岭这一生态屏障,我国政府于1998年果断地启动了一项耗资逾千亿元的天然林保护工程。天然林面积占全国60%以上的长江、黄河中上游和东北、内蒙古等地的国有林区相继实施了禁伐和限伐,人工营造林的速度也开始加快。

    位于黑龙江、嫩江两大河流上游的大兴安岭林区被纳入“天保”工程首批计划。黑龙江大兴安岭林区75%的面积被划定为禁伐区和限伐区,同时逐年削减木材生产计划。目前,这一林区的木材年产量减至214万立方米,比1997年时减少了38%。

    刘志说:“虽然大兴安岭林区已大幅度削减木材产量,并开始大规模更新造林,但由于长期过量采伐,加之这一林区主要树种生长周期又长达80年,因此要使这里的活立木蓄积量恢复到开发初期的水平至少还得50年。如果要恢复到开发初期的可采蓄积量,则需要80年以上的时间。”

    目前,黑龙江大兴安岭林区正在通过强化管理、加快营林等措施,努力实现森林面积和蓄积的稳步增长。按照规划,到2010年这一林区的有林地面积将达到653.9万公顷,森林覆盖率从现在的78%提高到80%以上。

责任编辑:刘华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