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网8月10日电经历过大规模过量采伐和1987年特大森林火灾的黑龙江大兴安岭林区,自1998年实施“天保”工程以来森林资源得到了快速恢复,林木蓄积量开始止跌回升。
据大兴安岭林业集团公司统计,虽然木材采伐仍然在进行,但黑龙江大兴安岭林区的森林资源总量却在6年间净增长了近2500万立方米。截止到2003年底,这一林区的活立木蓄积总量提高到5.27亿立方米,比1997年时增加了0.17亿立方米。
据大兴安岭地区资源局统计,截止到2003年,黑龙江大兴安岭林区的有林地面积增加到651.6万公顷,森林覆盖率提高到78.21%,分别比1997年增加了0.5个和0.56个百分点。
据统计,这一林区的野生动物资源多达320种,其中被列入国家重点保护的动物就有55种。
伴随着木材产量的大幅调减和林区人的多方保护,在大兴安岭林区内繁衍生息的野生动物数量近年也开始大幅度增加。漫山遍野獐鹿跑、森林处处闻啼鸟的景象,在这一林区重新显现。
专家评说:恢复森林资源需50年
“天保”工程的实施使我国最重要的木材生产基地——大兴安岭林区得到了真正的休养生息。但林业专家认为,要想使这一林区的活立木蓄积恢复到开发初期的水平,至少还需要50年的时间。
大兴安岭地区资源局局长刘志说:“到1997年,黑龙江大兴安岭林区的活立木蓄积已由开发初期的7.3亿立方米减少到5.1亿立方米,减少了30%;可采蓄积由4.6亿立方米减少到2.2亿立方米,减少了52%。同时,南部林缘开始北退,原始林的生态作用正在减弱。
刘志说:“虽然大兴安岭林区已大幅度削减木材产量,并开始大规模更新造林,但由于长期过量采伐,加之这一林区主要树种生长周期又长达80年,因此要使这里的活立木蓄积量恢复到开发初期的水平至少还得50年。如果要恢复到开发初期的可采蓄积量,则需要80年以上的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