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东北网  >  东北网黑龙江  >  (旧)科技·卫生
搜 索
高分考生缘何落榜?“冷热”专业识不清 估分不准误前程
2004-08-12 16:31:48 来源:东北网-生活报  作者:
关注东北网
微博
Qzone

    薄弱网哈尔滨8月12日电目前黑龙江省高考录取工作已接近尾声,由于考试失利、报考志愿不当、非理想院校不去等种种原因,一批考生在取得高分的同时,竟然与理想的高校失之交臂而成为落榜生。高分考生缘何落榜?背着沉重心理压力的考生应该如何自我调节?近日记者就这些问题进行了采访。

    高分“死档”死在哪

    据了解,在历届高考中,黑龙江省都有一部分高分考生的档案没有被投递出去,变成高分“死档”,那么高分“死档”究竟“死”在哪?我省招考部门的有关专家指出,第一志愿填报过高,并且不服从调剂,其他志愿报考没有梯度,往往是考生落选的主要原因之一。此外,目前高分落榜的考生主要有两大类,一类属于绝对高分的考生,这类考生有高分的资本,他们认为只有考到省内外的一些知名院校,才对得起自己多年的努力及学校、家人的培养,所以这一部分考生宁可复读重考,也不放低报考志愿学校的标准;另一种考生则属于相对高分的考生,这类考生往往处于“高不成、低不就”的选择边缘,他们报考知名院校分数不够,降低报考档次又不甘心,因此这部分考生无疑也成为高分落榜一族。

    名校复读谁为先

    记者在调查中了解到,在今年众多的高考落榜生中,除有一部分考生是因为考试成绩不理想没有上线而败下阵来外,还有一部分超过本科最低录取分数线,甚至达到六百多分的高分考生,因非理想的名牌大学不去或者追求含金量高的文凭而选择了重新复读。

    双鸭山市一位理科考生在高考中得了633分的高分,然而这个分数与他报考的上海交大的投档线还是差了3分,这位考生思索再三后放弃了可以调剂到省内重点院校就读的机会,还是选择了复读为自己理想的院校明年再拼。另有一名文科高分考生,她的成绩和所报考北京大学的投档分数线差了1分,这名认为高考发挥不理想、心有不甘的考生也毅然放弃了去其他学校就读的机会,坚持选择了复读这条路。

    记者在调查中了解到,一些考生虽为进名校选择了复读,但是努力后的结果却差强人意。一位去年参加高考的复读生罗强很失望地对记者说:“我去年参加理科高考的成绩是598分,原本期望经过一年的努力能有比较大的进步,考上我最理想的清华大学,然而今年只考了596分,比去年还要低两分。唉,辛辛苦苦这一年可真不值啊!”

    估分不准误前程

    在高分落榜生中,因为估分不准而导致志愿报考不当最终落榜的考生也为数不少。今年报考厦门大学的文科考生王强告诉记者,自己先期估的分是594分,原本以为报考这所大学没有问题,他就只填报了这一个志愿,可是等到成绩公布后他却傻了眼,543分的分数与他的预估分差了五十多分。另有一名高考理科生对记者说,由于他在理综估分中与自己的实际估分差了27分,所以原本一表一志愿报考哈工大,最后被甩出了一表的录取队伍,而非一表院校不读的这位考生在知道自己录取结果的第二天就开始了明年再战高考的复读计划。

    “冷热”专业识不清

    在高校录取中,因专业“冷热”程度的不同,在同一所学校的录取分数也有几十分甚至上百分的差距。据调查,像外语、新闻、医学、工商、税务、建筑等专业通常都比较热,报考生源尤其充足,因此录取分数往往比较高;而机械、化工、历史、农学和林学等专业报考人数相对较少,因而分数一般都处于报考院校的最低录取分数段上。然而记者发现,只凭个人的喜好选择专业,没有根据自己的分数适当填报志愿,也是部分高分考生落榜的原因之一。今年以610分的高分报考上海一所名校的考生,虽然考分超过了该高校最低录取分数段3分,但最终还是落榜了。正在考生和家长非常不解为什么没有被录取的时候,专家道破了迷津,以刚过报考高校最低投档线的分数报考该校最抢手的专业,无疑是这位考生落榜的症结。

责任编辑:刘华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