虎林市虎头镇地处黑龙江省东北部的虎林市境内,它与俄罗斯军事重镇达里涅钦斯克市及远东大铁路隔乌苏里江相望,因其战略地位的极端重要,1934至1939年,日军耗资数亿元,修筑了中心区域面积192平方公里、号称“东方马其诺防线”的亚洲最大的军事要塞。1945年8月15日,日本天皇发布诏书宣告无条件投降时,日苏两军仍在虎头要塞进行殊死博斗,直到8月26日,苏军才取得最后的胜利。第二次世界大战因此延长了11天,虎头要塞因此被历史学家称为“第二次世界大战终结地”和“第二次世界大战最后激战地”。为了让世人永远铭记那段历史、告慰二战中为反法西斯斗争而牺牲的英烈,教育后人勿忘国耻,振兴中华, 2003年7月,虎林市政府开始在当年战斗最惨烈、牺牲人数和消灭日军最多的虎头要塞中猛虎山山顶修建第二次世界大战终结地纪念碑。警醒世人牢记历史,远离战争,昭示和平。
纪念碑占地324平方米,高21米(象征21世纪),整个碑体分四部分五项内容(1945年之意)。基座部分高5米,象征中华民族五千年文明积淀。基座两侧刻有两组分别反映苏联红军攻克虎头要塞和世界人民反抗法西斯战争场面的浮雕。每侧建有十五级踏步和八面护栏,寓意1945年8月15日日本帝国主义投降。后侧两个车轮状构件象征着战争的车轮在此止步,第二次世界大战落下帷幕。碑体下半部分高4.5米,侧边宽0.19米,象征着1945年,由灰色花岗岩火烧石和蘑菇石制作,象征着军阀混战造成的本已黑暗的旧中国又遭受日本帝国主义践踏的破碎河山,而在破碎状砌体内部则蕴藏着中国人民顽强不屈的巨大力量和抗战的钢铁意志。上半部分高7米,由近乎白色的岗岩机刨石制作,光洁有序,挺拔向上,象征着新中国蓬勃崛起的建设发展历程,碑体正面由原军委副主席、国防部长迟浩田上将亲笔题写的碑名“第二次世界大战终结地纪念碑”。
纪念碑顶部铜像部分由一个傲然挺立的和平少女手托和平鸽仰望蓝天的锻铜塑像组成,和平少女周围有五只鸽子自由飞翔在彩带之中,象征着中国和世界人民向往和平的美好愿望。
责任编辑:张昭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