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东北网  >  东北网黑龙江  >  黑龙江综合  >  文卫·体育  >  文卫
搜 索
延续历史文脉彰显现代风情 哈尔滨多元文化色彩纷呈
2004-08-25 17:02:39 来源:东北网-黑龙江日报  作者:
关注东北网
微博
Qzone

    编者按:今天的《黑龙江日报》刊登了综述文章《延续历史文脉彰显现代风情 哈尔滨多元文化色彩纷呈》,对哈尔滨被国务院命名为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以来的城市文化建设进行了记录和展现,全文转载如下:

    东北网哈尔滨8月25日电 题:延续历史文脉彰显现代风情 哈尔滨多元文化色彩纷呈

    1994年1月4日,哈尔滨被国务院命名为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近十年来,本着“科学保护、合理利用”的原则,开展了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管理服务的一系列工作;特别近两年来,哈尔滨落实“五大基地、一个中心、一座名城”战略。如今这座具有多元文化特色的国际性大都市更增添了几许“洋气”。

    继承和探索特色风格

    哈尔滨在自身更新改造的过程中,始终将历史文化资源的保护和利用放在重要位置。对南岗中东铁路住宅保护街坊、道外传统商市风貌区、“731遗址”等进行的保护性改造;索菲亚广场、果戈里大街等广场和街区的规划改造,无不是在延续城市历史文脉基础上进行的。近日对道里区西九道街老墙进行平移的工程也是如此。

    据悉,由哈市规划局拟定的第二批27处三类保护建筑和第三批61处保护建筑,日前已获哈市政府原则通过;第四批保护建筑、保护街区普查认定、测绘、建档调研工作也即将开始。

    在继承特色的基础上,哈尔滨开始探索多元的建筑文化。哈尔滨的重点建设项目都举行了国际竞赛征集优秀建筑设计方案。这些新建筑及建筑群充分体现了国际上建筑技术、建筑文化的发展方向。钢结构的龙塔高耸入云,与旁边现代造型的省图书馆等建筑相得益彰。新近竣工的省体育会展中心更是体现出舒展的大气派。日前,哈尔滨市规划局组织召开专家论证会,对《哈尔滨市城市建筑风格控制性规划》进行了初步论证。该规划把哈尔滨市的八个区分别按照保护、控制、协调、发展四个规划区域对城市建筑风格进行控制性统一规划,使城市建筑风格既延续固有的特色,又提倡多元化城市建筑风格。

    城市建设神韵独具

    哈尔滨的“洋气”,和她特有的多元文化密切相关。有人说:有文化的城市是有创造力的城市,而多元文化的激荡是创新的源泉。哈尔滨就是一个具有多元文化色彩的城市,也为经济唱戏搭建了一个大平台。

    多元的文化渗透在城市建设美化的方方面面,让哈尔滨洋气独具。如果把洋气的哈尔滨建筑比作红花,那么,红花周边的绿叶———哈尔滨日益改善的园林绿化环境,也显得那么洋气。哈尔滨的园林绿化乃至庭院中的小花坛,都体现出欧洲古典园林风格。哈尔滨的城市雕塑也与洋气的哈尔滨城市建筑相得益彰。哈尔滨市城市规划局编制了哈尔滨城市色彩、城市建筑风格规划,为塑造城市特色奠定了基础。组织编写的《哈尔滨市雕塑规划管理办法》、雕塑建设等规划设计方案,保障了城市雕塑在城市建设中的文化立题、艺术点睛作用的有序实施。

    挖掘地域文化内涵

    哈尔滨的“洋气”在国内外具有知名度。这和她成功地挖掘了自己的自然资源和地域历史文化内涵有关。即便是没有来过哈尔滨的人,对“哈尔滨之夏音乐会”、“哈尔滨国际冰雪节”、“松花江”、“哈洽会”、“哈啤”等几乎都有耳闻。而每年旅游季节,哈尔滨街头随处可见的中外游客,其中绝大多数都是慕名而来的。

    其实,不只如此,哈尔滨的品牌和美誉还有好多,“中国动力之乡”、“哈药”、“哈尔滨冰灯雪雕”等等。尤其是哈尔滨作为冰雪文化名城,她正在开发以冰灯、冰雕、雪雕、冰建筑为龙头的冰雪文化链条。

    驰名中外的太阳岛风景名胜区通过综合整治,她将成为一个国家级的风景名胜区,具有旅游景区、文化展示、休闲游憩、生态调节、旅游产业牵动五大功能。

    仍在进行提档升级综合整治中的中央大街,其历史风貌特色愈发鲜明,空间环境精美宜人,商业和文化气氛浓厚。

    据悉,结合老工业基地改造,哈尔滨还将深入挖掘工业旅游资源,挖掘大型机械加工、啤酒生产等工业项目的文化内涵,规划一系列新的既弘扬历史文化特色又创造经济效益的名城亮点。

责任编辑:隋洪波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