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网哈尔滨8月27日电26日,是哈尔滨市700多所中小学近10万新生“抽签分班”日。“给孩子选个好老师”是众多家长的企盼,分班的公正性因此显得敏感并备受关注。分班前的编班有啥依据?家长代表抽签定老师有无“玄机”?一旦确定后可不可能再“调包”?26日,记者走访了部分热点学校,现场目击中小学新生“两先、一抽、不调”的分班全过程。
9时整,在兆麟小学礼堂内,两大“方阵”构成抽签分班的主体:一年级的330余名新生及其家长列成7个班组,事先确定的7名班主任老师在前面列队。据该校领导讲,这个环节即为“两先”:先分学生,先分教师。但哪个老师教哪个班,得由抽签决定。9时15分,每个班组各选派3名家长代表到前面,先抽取班级签,再决定各自的班级号。然后,每个班的家长代表再抽取班主任教师。几名后排的家长跑到前面,仔仔细细地检查“签”是不是密封的。每名家长抽签后,校长当场宣布对应班主任的名字。 “抽签定老师,托人分好班纯属白费心机”,一位家长恍然大悟。
据哈尔滨市教育局负责人介绍,今年我市要求各校学生编班要做到“四个均等”、“四个不准”,即优生差生均等,男生女生均等,班级人数均等,班干部数均等;不准办重点班,不准办实验班,不准办快慢班,不准办甲乙班。新生班级确定后,任何班级一律不准调换学生和教师。26日,10万新生的分班过程都是在家长的参与、监督下进行的,有些热点名校还请来公证员公证,确保分班的公平、公正和公开。
责任编辑:刘华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