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东北网  >  东北网黑龙江  >  黑龙江图片新闻
搜 索
青春期性教育课推开居民家门
2004-09-05 07:00:46 来源:哈报新闻网  作者:
关注东北网
微博
Qzone

文/本报记者张巍王浩

  日前,一个别开生面的社区青春健康生活技能培训班在哈尔滨道里区兆麟街道办事处开班。来自兆麟办事处3个社区的50多个青少年集聚一堂,他们谈论的话题是多数家长和老师都一直回避谈及的青春期性问题和艾滋病防范。

  培训班敲出“闭门羹”

  为了办起这个培训班,兆麟街道办事处社会事务办的工作人员对3个社区的适龄青少年家庭进行挨家挨户的宣传。虽已做好了吃“闭门羹”的准备,但是一些家长不合作的态度,还是让他们大失所望。索菲亚社区的一些家长气愤地将办事处人员拒之门外,说:“本来我家孩子什么都不懂,我们还怕孩子知道这方面的事呢!”办事处的李健宏无奈地说:“许多家长分明是把我们当成引孩子‘误入歧途’的教唆犯了。办事处的工作人员敲了几百户有适龄青少年的家门,而真正开门并接受此次青春健康生活技能培训班的家庭不到三分之一。”8月30日,到办事处上课的青少年有50人,其中60%是女生,年龄从14岁-23岁。

  许多家长不放心培训内容,都是陪着孩子来上课的。家长所持的态度也各不相同,有的认为孩子知道这方面的知识越晚越好;有的认为孩子心理没有这种思想准备,如果听了课反而启发了他们的好奇心理,会造成不良后果;还有的家长认为,系统地讲解性的基础知识,对孩子是有好处的,但是不要把性知识传播得太深,容易误导孩子。培训班上课前的一个小测试,暴露出家庭性教育的空白。测试题是“碰到性问题愿意寻求家长帮助的孩子,站左边,寻求其他帮助的站右边”,结果只有10%的孩子站左边。

  市第一医院青春健康教育专家施莉莹主任认为,家长们渴望孩子成材,不惜血本让孩子接受最好的教育。但他们忘记了,孩子也必将扮演恋人、夫妻的角色,生殖健康、性心理健康与否将决定他们能否获得正常、幸福的生活,在这方面,他们同样需要接受强有力的教育,来帮助他们拥有成功的人生。因此,父母有责任使孩子获得性的基本知识,学习性别平等和两性交往中的尊重、责任概念,使孩子掌握正确的性知识和性观念。但是当前青少年的家长们都成长于一个性封闭的时代,几乎没有接受过正式、系统的性教育,处于性知识贫乏、性教育观念陈旧的状态。家长传统的性观念不仅使他们羞于谈性,甚至有人认为性可以无师自通,对孩子进行性教育则是教唆犯罪。因此,倡导家庭性教育,首先要给家长补课。

  答卷触及“敏感区”

  为了更好地了解孩子们对青春期和基本性常识的认知程度,培训班在授课前后让孩子们分别答了两份问卷。问卷内容涉及“为有效地使用安全套,哪些事情应了解”、“哪种行为会感染艾滋病”、“怎样预防性威胁和暴力”、“妇女最容易怀孕的时间”、“如果你的男(女)朋友要求你和他(她)发生性行为,你会怎么做”、“谈谈你对自慰(手淫)的看法”、“你认为哪些人易感染艾滋病”、“如何能够保护你避免感染性传播疾病”等16个选择和问答题。在讲座中,只要一提到有关性的问题,小一些的孩子就不好意思地低下头,柳树社区一个15岁女孩满脸通红地说:“老师,能不能不讲这个呀?这好像不是我们该听的。”但是十六七岁的孩子都表现出极大的兴趣。

  培训前孩子们所填的答案可谓千奇百怪,笑料百出。在回答“如何能够保护你避免感染性传播疾病”时,答案有“推迟首次性行为”、“使用紧急避孕药”、“使用杀精剂”。只有4个人答“使用安全套”;在回答“哪些行为容易感染艾滋病”时,答案大多数都是“酗酒、与艾滋病人握手、和艾滋病人一起吃饭……”只有少数人答出“吸毒,共用针头,在不使用安全套的情况下,与艾滋病毒携带者发生性关系。”培训后,大多数孩子都表示这样的培训让他们获益匪浅,让他们了解了许多青春期知识和如何预防艾滋病的知识。一位女生说:“通过培训,我终于知道我是怎么生出来的了。”

  性教育是青少年的“成长之道”

  据青春健康教育专家施莉莹介绍,不管有无准备,这一代孩子不可避免地早熟起来,性意识的觉醒也是必然的。处在青春期的青少年独立意识、性意识和性情感开始萌发,他们渴望与异性交往,希望了解性知识,但又惟恐被别人发现或嘲笑。然而,往往因为得不到科学的指导而陷于迷惑、焦虑或冲动之中,常常出现偏离行为。再加上家长、老师对孩子或学生进行性信息封锁,不仅从生理上有害学生,反而会让学生产生一种好奇,促成学生从其他非正规渠道了解性信息,甚至尝试一些不应该有的性行为,引出一些非常负面的个案。

  兆麟街道办事处社会事务办的负责人认为,社区办青春期性教育培训,开展正规的性教育,就是为了让孩子们了解到最基本的性知识,即使是他们接触到了一些不良的性信息,也能够分辨是非,知道哪些事可做,哪些不可以做。

责任编辑:超级管理员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