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东北网  >  东北网黑龙江  >  经济·旅游  >  经济
搜 索
缺少特色旅游纪念品 黑龙江省旅游商品开发没"做到家"
2004-09-10 10:22:16 来源:新华网  作者:
关注东北网
微博
Qzone

    新华网黑龙江频道报道 食、住、行、游、购、娱,这六个要素组合在一起,使旅游业成了拉动性强的产业。在旅游发达的国家和地区,这六个要素一起推动着旅游业的收入,特别是旅游购物,已经达到旅游收入的74%,世界平均水平为40%,国内平均水平为20%。但近日,记者对旅游商品市场进行了调查采访时发现,在整体旅游收入不高的情况下,我省旅游购物收入所占比例仍然微乎其微,黑龙江省旅游商品产业仍处起步阶段。

    近日,记者在哈尔滨市中央大街一旅游商品店内,遇到了广州游客韩女士。韩女士告诉记者,她的旅游线路是从哈尔滨到镜泊湖,一路风光、风土人情都不错,但就是可以买来留念和送给朋友的不多。韩女士表示,她非常想带点有特色的纪念品回去,但却没找到。韩女士说,哈尔滨旅游礼品店里卖的都是俄罗斯的套娃、望远镜,但那不是哈尔滨的。而在镜泊湖公园和太阳岛公园里看到的涂上颜料的小石头,全国各地的景点几乎都有。最令韩女士诧异的是,中央大街的礼品店里卖的包上竟然印着“西藏留念”“西湖留念”的字样,就是没有“中央大街留念”或者“哈尔滨留念”的,韩女士带着遗憾离开了哈尔滨。

    我省真的没有自己特色的旅游纪念品吗?记者通过采访发现,近年我省开发的有特色的旅游纪念品也不少,五大连池火山矿泉泥化妆品、伊春的木制品、阿城的版画、海伦的剪纸等都有地方特色。但这些有特色的旅游纪念品,市场上却很难看到,还不为游客所知。生产“冰”制品的哈尔滨江南工艺礼品有限公司经理刘志勇认为,旅游商品利润小直接影响了景点的兴趣。现在我省旅游企业的生产规模普遍不大,生产成本相对较高;生产商进驻景点单打独斗,营销难成规模,能分给景点的利润有限。作为生产商,刘志勇希望主管部门能搭个台,让商家去唱戏,如果能在景点里打造出具有规模和龙江特色的旅游商品交易区,成为景点的一部分,游客会满意,商家和景点的收入也会有很大提高。同时记者了解到,导游索要提成太高,也影响了龙江旅游产品的推广。

    哈尔滨师范大学旅游管理专业教授张德成认为,我省旅游商品要取得长足发展,首先要加大宣传力度,要让外地游客知道咱们的特色商品;同时要把旅游商品的开发和地方文化以及高科技的制作方式结合在一起,形成规模。使旅游商品既有特色又能保证质量,并且价格不高。

    省旅游协会秘书长朱继英表示,旅游产品开发、营销的前景非常可观,大多数游客对有特色、携带方便、价位合理的旅游产品非常感兴趣,如果每个游客来黑龙江后花10元钱买旅游纪念品,收入将十分可观。为壮大龙江旅游产品的规模,近期他们将在哈尔滨组织召开旅游纪念品交易会和旅游纪念品设计大赛,下一步他们还将在旅游产品的营销上下功夫,争取早日让旅游商品能成为龙江旅游收入的主力。

责任编辑:隋洪波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