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网哈尔滨9月29日电这两天,黑龙江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的工作人员个个沉浸在中心即将乔迁新居的喜悦中。一座崭新的现代化的黑龙江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大厦已建成,正如一艘装备齐整的巨轮,只待扬帆启航。这不仅意味着已有半个世纪历史的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即将掀开新的一页,更重要的是它标志着黑龙江省的公共卫生事业实现了一次巨大的跨越。
这次投入多于过去49年
由于长期以来投入不足,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的房屋陈旧、面积狭窄、设备老化,很多设备都是20世纪80年代购进的,有的甚至在超期服役。
据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党委书记王卫宪介绍,作为全省公共卫生体系的龙头,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的建设受到了各级领导的重视和相关部门的支持,在一年之内就完成了选址、设计、招标、施工等全过程。各级政府先后共投入1亿多元,这比过去49年的总投入都要多。国家疾病控制中心领导来我省督察时,曾肯定其建设速度和质量为国内一流。新的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建筑面积2万多平方米,是过去的两倍。新装备了一批符合国家标准的实验室、电子网络、设备和车辆等。
该中心病毒研究所一位工作人员高兴地告诉记者,以往无法开展的SARS、炭疽等传染病的诊断,食品微量元素对人体的影响等研究,迁入新楼后就都可以做了。
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的建设,可谓我省公共卫生体系建设的一个缩影。近一年中,公共卫生在我省得到了空前的重视和发展,截至目前,国家、省、市、县各级政府共投入资金10亿多元,用于全省公共卫生体系的建设。
非典直击公卫体系缺陷
有关专家认为,2003年,非典的突然到来,让人们看到了公共卫生建设的缺陷:全社会对传染病的危害性认识不足;缺乏公共卫生应急机制;疾病预防控制体制不健全;没有应急预案和灵敏的监测网络;缺乏公开透明的报告制度和预警机制;缺乏应急医疗队伍等等。
与此同时,肺结核、狂犬病等传染病的发病率有增无减;高血压、心脏病等慢性病的发病率逐年增加;精神心理卫生问题日益严峻;食物中毒、化学污染等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时有发生,这些都对目前的公共卫生体系提出了严峻的挑战。
因此,非典过后,人们对出现公共卫生突发事件如何从容应对有了更多的思考,也更加重视公共卫生体系建设。
政府担起公共卫生职责
有专家指出,人类社会发展进步最重要的目的之一,是生活质量的不断提高和寿命的不断延长,而这主要是通过公共卫生事业的发展来体现和衡量的。如果人群中公共卫生状况很差,各种疾病流行失控,健康水平低下,那么,这个社会中的经济不管如何发达都是没有意义的。如果公共卫生问题不能解决,直接危害人们的生存,即使经济发展取得一些发展,也会被消耗殆尽。而且它间接影响着一个地方的经济发展,比如在招商引资时,客商可能会考虑这里的公共卫生状况。
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公共卫生体系建设,使黑龙江省的公共卫生体系建设,无论是在项目建设的覆盖面、投资额上,还是在审查、督导力度上均走在全国前列。为落实我省疾控项目建设的配套资金,省政府在财力非常紧张的情况下,积极筹措了省级配套资金11726万元。当国债建设资金尚未下拨时,考虑到我省冬季寒冷、施工期短的现状,为加快我省疾病预防控制机构的建设速度,省级财政先行垫付9920万元国债资金,并于2003年8月全部提前下拨到各项目单位,使我省疾病控制机构建设项目优先于其他省份全面开工。
相关链接
非典以来,公共卫生在我省得到了空前的重视和发展。截至目前,国家、省、市、县各级政府共投入资金10亿多元,用于全省公共卫生体系的建设。
80个疾控机构11月底前完工
黑龙江省在2003年年底全面启动了国债疾病预防控制体系建设项目,开工率达97.5%,并将于今年11月之前全部完成80个省、市、县三级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的建设。其中,省级疾病控制中心1个、市(地)级疾病控制中心13个、县级疾病预防控制中心66个。建设总规模25万平方米,总投资6.6亿元。
13个市(地)的“120”年底前建成
目前,国家、省、市县总投入4.4亿元,用于全省医疗救治体系建设。到今年底将完成13个市 地 级紧急救援中心项目建设任务,项目总建筑规模17100平方米,总投资7785万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