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网10月9日电 调查显示,黑龙江省职业高中153所,2003年的毕业生只有17647人,平均每个学校的毕业生不到120人,其办学规模可想而知。据省劳动和社会保障厅统计,全省147所技工学校,75%的实验室实习设备是企业淘汰下来的旧机器,而且很多是六七十年代的产品,根本不能适应我省经济发展和老工业基地振兴的需要。从专业设置来看,我省的工业产业结构经过几次调整,目前第二产业的比重已经发展到59.3%,而现有的中高等职业院校第二产业类的专业比重仅为43%。职业教育已经明显落后于我省经济建设对熟练技术人才的需求。
采访中记者发现,由于历史的原因,从事职业教育的教师几乎都是从普通教育岗位上转移过来的,绝大多数教师都是有理论知识基础,却缺少专业技术知识,不懂实用技术。由于职业教育学校吸引优秀专业人才到学校任教的能力有限,结果导致职业教育教师队伍出现了年龄老化、素质偏低、数量不足的状况。近年来,随着经济结构和产业结构的不断调整,第二、三产业的专业门类不断增加和现代新技术的不断涌现,仅有的少数“双师型”教师的专业技术知识已经很难适应新的教育教学需要。如果按照我省发展“六大产业基地”的要求,目前教师队伍的水平更是难以胜任。
职业教育面对的更多是不公
职业教育现状难尽人意。对此,采访中,职业教育工作者颇有怨言。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校长对记者讲,对职业教育的忽视乃至歧视普遍存在。他说,“在政策制定上就存在重普通教育轻职业教育的现象,仅有的一些有利于发展职业教育的行政规章又得不到很好的落实。就说《职业教育法》明确规定国家鼓励金融机构运用信贷手段,扶持发展职业教育,可在申请贷款时银行却不予办理。尤其是中等职业教育申请贷款难度更大,理由是银行害怕学校不具备偿还能力,形成不良资产。如此一来,职业教育的发展便只能在低水平上徘徊。”就是这所学校,400万元贴息贷款迟迟没有到位,与企业的合作险些泡汤。
省教育厅职业与成人教育处副处长魏宇光介绍,按照国务院出台的《关于大力推进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南方发达省份职业教育与普通高中发展比例为6:4,现实甚至要超过这一比例,中部地区为5:5,而我省的比例却是1:3。
从投入角度看,仅以上海为例,该市每年对职业教育投入1亿余元,而我省仅为500万。即便从2003年开始,专项经费增至1500万,也远远不能满足职业教育的需要。
记者调查了解到,各地用于职业学校的财政性经费能保证教师开支就已经不错了。鹤岗市中等职业学校每年需要经费大约是80万元,市财政拨款15万元,市教育局拨款10万元,其余就要靠学校自筹。这个学校每年的经费缺口大约都在55万元左右,有时连教师的工资都难以保障。许多学校反映,本来政府投入的经费就不足,学校仅有的一点预算外收入还要被地方财政部门扣缴10%~20%不等的统筹费用。
政策措施不少就是落实不了
省教育厅巡视员孙万良也很苦恼:政策和措施出台了不少,可就是落实不了。《职业教育法》对“企业应当承担职业教育经费”有明确的规定,但是这条规定在我省没有实施。据哈尔滨市统计,2002年全市企业用于职业教育的支出经费应该是1.824亿元,而实际支出为7900万元,这表明哈尔滨市的企业,在职业教育方面每年要少支出1个多亿的教育经费。一位企业老总说得好:“企业效益也不好,又正在改制,谁还顾得上职业教育。”此外,我省虽然对职业资格证书制度有所规定,但是,事实上,大部分企业和行业在就业准入方面都是失控的。“这不仅会影响我省经济和社会发展对实用型人才的需要,而且还会束缚我省机电工业和装备工业的发展,不仅会影响到我省老工业基地的振兴,而且还会削弱我省参与国际市场的竞争力。”孙万良无奈地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