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网10月12日电10月10日是世界精神卫生日,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目前黑龙江省精神卫生治疗资源缺乏,平均每万名精神病人仅有一张半病床。但与之矛盾的是,如此少的病床有一半以上闲着,这一事实令人忧虑。
精神病院60%床位空闲
目前,精神疾病在黑龙江省已是一个严重的公共健康问题。全省的精神患病率为千分之十三点四七,据不完全统计,现在全省约有各类精神病人50万人,而且精神病的患病率还在持续上升。
然而精神疾病医疗机构却日渐冷清。据省精神病防治所所长刘长久介绍,黑龙江省现有精神病专科医院31所,床位总数 6677张。平均每万名精神病人拥有病床 1.52张,低于1.8张/万人的全国平均数。但即使这么少的床位也并未住满病人,仍有一半以上空闲着。如全省最大的精神病专科医院——哈尔滨市第一专科医院,其 550张床位仅住了300多位病人。
精神病人杀人事件年增30起
刘长久说,现在精神疾病已不仅是公共卫生问题,而且发展成了社会问题。现在有80%的精神病人未得到及时、科学的治疗,有90%的病人散失在社会中。
哈尔滨市心理卫生中心主任医师张聪沛说,近两年,由精神健康问题导致的过激行为猛增,其过激行为主要表现为自杀和危害他人。由精神疾病引致的自杀已成为我国15岁到34岁人群的第一大死因,它每年导致的死亡人数比交通事故还多。近3年全省精神病人杀人肇事事件增加了100多起,平均每年增加30起。每年全省有近百人死于精神病人杀人、纵火等事件,由此导致的经济损失无法估算。
歧视使病人隐藏
为什么大多数精神病院的床位都空闲着呢?张聪沛分析说,由于目前社会和家庭对精神病缺乏科学认识,普遍漠视精神病人,甚至是歧视,因此大多数病人都没有得到及时的治疗,有些病人因为害怕歧视而隐瞒病情或乱投医,结果贻误了治疗时机。精神病人如果在发病初期得到治疗和关爱,是完全可以恢复正常的。另外,由于大多精神疾病需要反复治疗,很多家庭都承担不起高额的医疗费,因此病人在医院治疗一段时间之后,不得不出院。
精神疾病治疗机构的现状,也令业内人士颇感无奈。刘长久说,现在黑龙江省的精神疾病治疗机构普遍面临发展困境:硬件设施老化,专业医疗人才缺乏。有的医院还停留在20世纪80年代的发展水平。由于待遇较低,职业风险高,人才流失现象严重。
面对精神疾病日益严峻的形势,有关专家建议,加大对精神卫生的投入,在加强精神卫生医疗机构建设的同时,将精神卫生纳入社区医疗服务范围,同时提高从业人员的待遇,建立吸引人才的机制。
据悉,目前黑龙江省正在实施“十五”期间精神康复工作任务,已在16个市县开展重点人群的监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