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网10月25日电 李云东是肇源县古恰乡孟克里村出了名的“窝囊人”,胆小怕事,穷得叮当响,整天看不到笑模样。可就是他,二年前竟敢把全部家当押上,饲养起了肉鸡,如今家里不仅“大件”齐全,箱子里还锁上了“红本本”。其实乡亲们心里最清楚,是当地干部“打样”给他看,他才“敢”走上致富路。
肇源县领导在带领农民奔小康的长期实践中深刻认识到,一些农民过穷日子过怕了,没有胆量走出垄沟。在摒弃“指令性农业”的今天,引导农民致富的最好办法,就是做出样板,搞出成效,给广大致富无门的农民“趟”出致富路。
谁去“趟路”?当然是干部。肇源县委县政府倡议全县16个乡镇、135个村的基层干部实施“打样工程”,自找项目,领办、创办项目,给农民打出样子看,让农民瞧准看清来钱道儿,再放开胆量去“淘金”。
古恰乡党委书记李长春从2001年开始,带头养牛,并采用胚胎移植新技术,通过几年自繁自育,现已发展到200头。这个乡仅从事畜禽养殖的乡村干部就有45名。乡镇干部“冲锋在前”,作用立竿见影,村名们纷纷把压在箱底快发霉了的钱掏出来,养奶牛放绵羊育鸡雏,大搞养殖业,兴发村、仓粮村两个奶牛养殖小区迅速成型,奶牛户户均收入达1.5万元。现在,这个乡大牲畜存栏5100头(匹),羊存栏21000只,禽存栏300000只,与2002年比分别增长40%、50%、200%。
古恰乡干部孟繁才精通苗木生产,刚开始,他只是在家里栽点果树,后来,路子熟了,就倒腾起苗木,哪年腰包都溜鼓。不用他动员,周围农户就活心了,纷纷效仿。全屯二十几户,家家都从事苗木栽培、贩卖,户均收入超万元,这个屯也成为全县有名的苗木供应基地。
如今,肇源县活跃在农民中间的乡村干部们,建立各类示范基地62处,示范项目539个,每年可带动5000户农民走上富裕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