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东北网  >  东北网黑龙江  >  社会万象  >  民生
搜 索
激素重金属残留微生物等超标 鱼虾上餐桌还缺张通行证
2004-10-25 15:13:55 来源:东北网-黑龙江日报  作者:
关注东北网
微博
Qzone

    东北网哈尔滨10月25日电 近年来,食品安全问题成了人们关注的热点。比如,英国的疯牛病、欧洲的口蹄疫,以及今年发生在世界很多国家的禽流感等等。在人们关注这些肉类的同时,也对水产品的质量安全问题产生了怀疑。人们的怀疑不无道理,记者在走访哈尔滨市各大海鲜市场及超市时发现,鱼虾类水产品的销路非常大,但鱼虾等水产品在销售时不需要检疫,给消费者带来隐患。

    在哈一百地下卖水产品的地方,记者看到前来退刀鱼的王小姐。她说,1小时前在这个摊床买的刀鱼,由于没买过刀鱼,就让店员给挑了两条,可回家打开鱼肚一看,都快脱刺了。王小姐对记者说:“现在猪肉出售时有检疫部门把关,可鱼和虾等水产品,老百姓买时只能看是不是活的或是不是新鲜的,在饭店吃饭更是不知道鱼的质量如何。”

    据养殖多年水产品的李老板介绍,许多养鱼的商贩为了多赚钱,给鱼喂含有激素、添加剂的鱼饲料,或者将得病的鱼杀死以低价卖给鱼贩。由于不用检疫,这些病鱼都“光明正大”的走上了饭桌。

    哈医大二院感染科的李主任告诉记者,鱼虾类产品未经过检疫直接端上餐桌,极易引起疾病蔓延,损害消费者健康,通常会出现乏力、头晕、食欲不振等症状及引起腹泻、出血和猝死。

    据黑龙江省工商局市场处陈处长介绍,黑龙江省水产品全部是由外地进入的,销入市场之前,工商部门会向水产品经营单位和个人索取产地检疫合格证明或验收进货发票。当前我省水产品质量存在的突出问题主要表现在激素、重金属等的残留问题以及微生物、甲醛等指标的超标现象。

    黑龙江省水产局综合办公室的梁主任告诉记者,鱼虾类产品制成成品后,安全问题归食品卫生检疫部门管理,但活的鱼虾类产品由于我省检疫设施普及不了、检疫法规不配套、检疫收费标准没制定等原因,目前鱼虾类水产品的检疫还处于真空状态。对水产品检验检疫是有必要的,我省也正在积极完善机制。

    据了解,目前国内一些地方已开始对鱼虾的生产过程进行检疫,今后将像生猪屠宰的同步检疫一样,鱼虾类产品上市销售必须检疫合格,否则不能销售。据了解,江苏、厦门等地的水产品检疫程序将启动。希望我省管理部门加大力度,早日给老百姓饭桌把住安全关。

责任编辑:朱丹钰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