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 索
农民日报网络版:黑龙江垦区粮产创历史最高
2004-10-27 09:56:22 来源:农民日报网络版  作者:
关注东北网
微博
Qzone

    农民日报网络版报道 在大力提高粮食生产能力的进程中,我国北方粮食主产区——黑龙江垦区以新装备、新技术、新模式构成的现代粮食产业体系初显威力。

    来自垦区的消息表明:今年垦区共完成播种面积2813.8万亩,比上年增加272.9万亩,同比增加10.7%;粮豆总产突破93.8亿公斤,比上年增长18.2亿公斤,比历史最高年增3.6%;垦区从事粮食生产人员人均耕地100亩,人均生产粮食近3万公斤,写下中国农业最高劳动生产率;GDP达235亿元,比上年增长17%;人均收入在5100元以上,比上年增长15%以上。在半个多世纪的开发建设中,黑龙江垦区始终坚持用世界先进的技术装备农业,坚持走农业机械化、现代化之路,田间作业综合机械化率高达90%。今年初,垦区从建立国家粮食战略基地出发,投入3亿元,在全垦区范围内创办53个世界先进水准的现代农机装备示范区,向精准农业发展。按照全面更新农业装备的发展规划,在国内率先广泛用电子和信息化等现代科技集成技术,准确地进行田间灌溉、施肥和喷洒农药等作业。信息采集自动化、作业操作程序智能化成为主要标志。从光热原理、基因理论出发,垦区配套组装的水稻“叶龄诊断”、大豆“行间覆膜”、“深窄密”、“大垄密”、玉米“行间覆膜”、“原垅卡种”等栽培模式,成功地实现了农机农艺结合、良种良法配套。深受市场青睐的专品种种植、管理,专品种收获、仓储,专品种加工、销售,规模种植、产品均质,成为北大荒抢占市场的新优势。垦区水稻平均亩产达513.6公斤,比目前世界平均产量高出1倍。肇源农场5万亩水稻,大面积平均亩产650公斤;黑龙江垦区大豆平均亩产169公斤,达到世界先进水平。应用大豆“行间覆膜”等新技术,奇迹般地出现了一批具有预示性的高产地块。据中国农科院大豆专家测产,八五二农场400亩大豆平均亩产达301公斤,将为北方粮食高产起到划时代作用。前不久,国家优质粮食工程正式启动,垦区32个农场首批入围。调查表明,垦区的农业科技进步率达68%以上,高于全国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平均值20个百分点。农业科技成果转化率已经达70%以上,科技推广效益年均4亿元以上,在全国居于首位。

    为了保持和增强种粮职工、农户的积极性,黑龙江垦区坚持走农区工业化之路,大力培育前连基地后连市场的精深加工大龙头企业,在内外互动、开放开发中,构筑产业化优势,为未来的粮食产业发展注入活力。据统计,到9月底,垦区工业增加值达21.7亿元,同比增长16.1%;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经济效益综合指数为144.8,同比提升16.8个百分点。“北大荒”、“九三”等品牌知名度、美誉度不断提高。这个垦区注意发挥龙头企业与基地农户强大的对接功能,到今年年底,粮食加工总量预计为900万吨,新增加工能力350万吨。九三油脂业、完达山乳业、北大荒米业、丰缘麦业、宝泉岭肉业等大龙头企业对基地农户的反哺能力大大增强,带动农户收入约14.5亿元。

责任编辑:隋洪波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