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网11月2日电 牡丹江市通过发展城市集中供热,减少烟尘排放,让百姓住上暖屋子,享受湛蓝的天空。2004年1月 10月,空气质量好于国家二级标准的天数达257天,创15年来的最好水平。市区集中供热面积1500万平方米,三大热电厂热电联产集中供热率达63%,列全国之首。
牡丹江市四面环山,冬季逆温天发生率高达80%,排放烟尘不易扩散,致使大气污染严重。1989年12月7日,大气总悬浮颗粒每标准立方米超过2000微克,超过英国伦敦“烟雾事件”的浓度。2002年,牡丹江市开始创建全国环保模范城。他们投入近二十亿元,先后改造了牡丹江热电厂、天利热电厂和第二发电厂,实施市区热电联产,集中供热。三年间,市区供热单位由384家减少到232家,取消分散取暖的燃煤锅炉274台,搬倒大烟筒273根,减少烟尘排放量3377吨,铺设供热主干网30公里,市区集中供热面积由925万平方米提高到1500万平方米,三大热电厂热电联产集中供热率由38.6%提高到63%,列全国之首。市区降尘量和大气总悬浮颗粒比1989年分别下降了75%和87%。
牡丹江市大力推进热电联产、集中供热,在减少大气污染、提高大气质量的同时,还让越来越多的老百姓冬天住上了“暖屋子”。家住轴承小区的李女士喜笑颜开:“往年小区供热时,室内温度只有14度左右,今年并入集中供热大网后,温度每天都在20度以上,集中供热暖了屋子,更暖了老百姓的心!”
责任编辑:朱丹钰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