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网11月3日电 去年开始,哈尔滨市总工会正式吸纳进城务工人员加入工会组织。然而,面对“娘家”工会组织的深情召唤,25万来自全国各地的农民工并没有表现出想象中的热情。
到目前为止,哈尔滨市许多个体私营企业工会、社区“务工者之家”工会及一条街工会等相继成立,吸纳了1.1万余名农民工加入。
农民工只要一次入会,凭会员证可在整个进城务工期间全程享受维权服务。但是,这些天南海北到处飞的“候鸟式”农民工,为什么不愿乘工会这棵“大树”的阴凉呢?
在哈尔滨市某建筑工地,来自江苏省石庆镇石岭村的农民工钱福高说:“像我们这些干小工的,今天在哈尔滨市,明天就不知道在哪里,加入工会,没多大意义。”南岗一家餐馆里,来自宾县的务工人员小吴说不愿意加入社区工会的原因是工作不固定,今天在南岗,明天就有可能去道里,如果加入了工会就会失去“自由身”,另外,“即使加入了,自己权益就真的有保证么?前些日子,我的一个工友向社区工会反映我们的伙食差,工作时间长,可是到现在也还是这样。”
哈尔滨市道里区一位工会干部说,该区现在吸纳了几千名农民工加入工会,在农民工维权的实际问题上,工会的确处境很难。作为一个缺乏执行权、缺乏直接有效处置手段的群众组织,遭到比如劳资纠纷,工会的作用还是有限的。“你只能提供协助,作为一个证人。对许多劳资纠纷,工会是没有办法的。”
据了解,工会在劳资纠纷中扮演协调的角色,可以提供法律咨询和援助,但如果没有劳动监察、社会保障等部门的支持互动,工会很难发挥理想的作用。在这种情况下,尽管农民工加入工会不需要自己缴纳会费,但很多农民工仍持观望态度。
哈尔滨市总工会有关人士也表示,让农民工加入工会对农民工来说是一件好事,但不太好组织,农民工工作性质分散,人员参差不齐。作为相对固定的工会组织,如何“兼容”农民工的流动性是一个无法回避的问题。目前,农民工加入工会都在各区里,街道办事处、驻区企业等新经济组织,各区也都在加大组织力度。
据了解,哈尔滨市目前的一些非公有企业、工地等基层工会组织,对组织农民工加入工会不太积极,而且大部分工会负责人要么由企业主自己当,要么委派亲属和亲信来担任,使得会员的发言权大打折扣甚至流于形式。
哈尔滨市有关人士指出,农民工加入工会,对中国工会自身的改革提出了迫在眉睫的要求,也给社会带来了许多新的课题,有关部门应该为适应新情况而作出政策调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