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网11月10日电(记者 雷蕾)题:爱心铺设新生路——黑龙江省未成年犯管教所“公正司法树形象”侧记
11月8日这天是未成年犯刘林和王晓的生日,午饭时间,他们的管教“爸爸”万振宇和李黎兵专门在食堂为他们点了四菜一汤。席间,两位“父亲”不时地为两个孩子加菜、添饭,嘘寒问暖……这样温馨的一幕在黑龙江省未成年犯管教所经常上演。
“爱心家庭”----高墙内温暖的“家”
在管教所里,从所长、政委到普通干警,很多人都有一个家外“家”,他们的“孩子”就是这些曾经失足而又迫切需要关心和爱护的未成年犯们。1995年,一项“三无”(无父母、无亲人探视、无信件邮包)未成年犯占狱内违规违纪率和重新犯罪率达80%的调查结果触动了所领导班子的心。他们几经研究,针对“三无”未成年犯失去自由后渴望亲情的特点,组织了“爱心家庭”这种以模拟家庭为载体的教育矫正模式,明确了每个“家长”既是刑罚执行者又是亲情感化教育者的双重职责。
九年来,366个“爱心家庭”上演了一幕幕感人的故事。有的民警除夕之夜放弃尽享伦之乐的时光,留在教室和“孩子”一起吃年夜饭;有的民警不顾自己的身体虚弱,为病重的“孩子”献出鲜血;有的民警在得知“孩子”因母亲病重忧心忡忡,无心改造后,陪同“孩子”驱车千里探母……
尚明,因伤害罪被判处有期徒刑15年,感到前途无望的他不止一次动过轻生的念头。干警李黎兵和他组建“爱心家庭”后,失去亲情的他重新享受到家的温暖。在李黎兵的辅导下,他自学电脑操作技术,1998年还参加了中央农广校经济专业的函授学习,又获得哈市劳动局颁发的“电脑照排”高级技术等级证书。
如今,“爱心家庭”里的未成年犯有145人被减刑、假释,有28人被评为局级、所级改造积极分子,回归社会后至今无一人重新犯罪。
如今,“爱心家庭”的家长不再只是所里的干警,还有有检察官爸爸、法官妈妈。哈尔滨市两级法院还为管教所送来了7台微机、大量图书和一部热线电话。
管教干警——一群苦口婆心的管家
所长张明江、政委郭景双每天都要从生产区到生活区走几趟,“家大业大不放心呐!在经费紧张的情况下,1998年以来,我们都在附近农村租地150亩,产菜上百万斤,年平均饲养生猪产肉2万斤,除自给自足外还,剩余的全部用于补贴未成年犯的各项开支。”张明江如数家珍地向记者介绍着管教所的一切。
“这里所长、政委是大管家,干警是小管家,事无巨细,样样上心。”分监区长罗金负责的监区连续五年被省监狱局命名为“五好分监区”。非典期间,母亲年迈,女儿中考,罗金却主动申请第一批进入封闭区坚守了35天。就在进入封闭区的前一天,一名犯人突患疾病,经诊断极度贫血,生命垂危,罗金不顾自己的疲惫,为犯人献了400cc鲜血,医护人员深受感动。他却笑着说:“这是我的责任,应该的。”
集训管区干警张保国、张开亮,在医院护理重病卧床的郭亮十几天没回过一次家,洗脸洗脚、端水喂药、照顾犯人大小便,医院的医护人员都感到惊讶。“真没想到,管教所的警察对犯人比家属还细心。”病愈后的郭亮逢人便说:“我出去后挣的第一笔钱就请他俩吃饭。”这种表达虽然还有些“江湖”,却感人至深。
管教所里每年都抽调资金购置医疗器械,定期为犯人检查身体、接种疫苗,定期对监舍消毒。“非典”期间,管教所免费为未成年犯开通“亲情可视网”,孩子们通过网络与家人沟通,稳定了他们的改造情绪。家住鸡西的王光的爸爸感动的说:“管教所想得太周到了,正在我们忧心如焚的时候,竟然在网上看到了孩子,他妈妈激动的就知道哭,话都不会说了。”
职业培训---为未成年犯重返社会插上“翅膀”
孩子们在管教所的进步,并没有扫尽所领导班子们的忧虑。“这些文盲、半文盲将来到社会上如何生存,如何与正常孩子一样具备打拼的本领?”管教所所党委结合实际,果断提出“全面振兴基础教育”、“提高职业技能教育”两项对策。一个由65人组成的专、兼职教师队伍走上讲台。老师们按照未成年犯不同情况,合理编班,严格按教学大纲完成九年义务教育的基本内容,经过近三年的努力,2781名参加不同层次学习的未成年犯有2737人拿到中小学毕业证书,其中有21人获中央农业广播大学颁发的大、中专毕业证书。今年4月又有6人通过了高等教育法律专科自学考试。
![]() |
![]() |
更多的孩子回归社会后直接面临的是生存问题,管教所与哈市劳动局联合创办了“职业技能培训基地”。先后开办了计算机、印刷、电脑照排、电工、家电维修等27期培训班,有897人获得“中华人民共和国技术等级证书”,其中18人获高级技术等级证书。
在培养技能的同时,管教所还开展了“铺设就业桥”活动,与地方政府和企业签定安置就业协议,为 “三无”犯人走向社会解除后顾之忧。先后向用人单位推荐的177名刑释人员,有36人刑释当天就被用人单位接走。 刑满释放人员王某,被省某印刷研究所聘用,上班仅两个月,因技术过硬,被破格录用为国家正式职工,并多次被公派到美国、日本培训。
李某,认了民警李岩做“父亲”兼教师,仅一年多时间他就在微机排版方面独当一面了,他刑满后被一家出版社高薪聘用,后自己开了两家公司,现已拥有固定资产40余万元。见到记者时,这个比平常孩子晚些“抓住”幸福的小伙子身上已经没有半点不幸的阴霾。“连亲生父母都不再对我抱有希望的时候,是管教员给了我新的生命,使我成为对社会有用人,我要加倍努力,做更多的事,回报社会。” (文中未成年人均为化名)
在培养技能的同时,管教所还开展了“铺设就业桥”活动,与地方政府和企业签定安置就业协议,为 “三无”犯人走向社会解除后顾之忧。先后向用人单位推荐的177名刑释人员,有36人刑释当天就被用人单位接走。 刑满释放人员王某,被省某印刷研究所聘用,上班仅两个月,因技术过硬,被破格录用为国家正式职工,并多次被公派到美国、日本培训。
李某,认了民警李岩做“父亲”兼教师,仅一年多时间他就在微机排版方面独当一面了,他刑满后被一家出版社高薪聘用,后自己开了两家公司,现已拥有固定资产40余万元。见到记者时,这个比平常孩子晚些“抓住”幸福的小伙子身上已经没有半点不幸的阴霾。“连亲生父母都不再对我抱有希望的时候,是管教员给了我新的生命,使我成为对社会有用人,我要加倍努力,做更多的事,回报社会。” (文中未成年人均为化名)
责任编辑:超级管理员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