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网11月12日电(记者 杜丽华)记者今天从黑龙江省教育局获悉,近年来,全省通过实施“科教兴省”战略,进一步整合高校科技资源,调整高校科技工作方向,各大高校的产学研结合与科技成果转化工作取得了较大发展。
哈尔滨工业大学在产学研结合与科技成果产业化的探索一直走在全国高校的前列,其科技成果的转化率近40%,2003年哈工大科技产值已达50余亿元。该校从八十年代率先开始研究机器人,先后开发出多种工业机器人,其中码垛包装机器人从立项开始就以一种产学研结合的创新机制运作,仅用了两年多时间就开发出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全自动码垛包装生产线。同时组建了哈尔滨博实自动化设备有限公司,建立了以股份化运作的市场机制,仅用了三年的时间就占据了国内市场60%以上,产品应用在大庆石化、齐鲁石化、天津石化等十几家石化企业,在石化行业赢得很高的声誉。2003年公司实现年销售收入1.6亿元,博实公司现已也确定为国家级高技术成果转化基地。
近年来,全省各大高校纷纷围绕黑龙江省经济与社会发展的需要,组织广大教师和科技人员及各种形式积极进入经济建设主战场,加速了科技成果转化,积极探索产学研合作的有效形式,不断推进产学研工作。大庆石油学院针对油田输油管的腐蚀与结腊问题,研究开发出纳米三防涂料,有效地为油田解决了实际问题,现由大庆维纳防腐管业有限公司进行生产。黑龙江中医药大学针对黑龙江省中药材种植问题,积极研究探索龙胆、防风的规范化种植,与大庆现代中药研究所共同建立龙胆、防风示范种苗基地,不仅规范了中药材的种植,也进一步提高了药农的收入。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研究的多功能精密耕播机也由黑龙江省勃农机械有限公司生产并投入使用,深受全省农民的欢迎。
黑龙江省还围绕老工业基地振兴提出的六大基地建设,由高校牵头建立了六个校企合作委员会。由哈工大学牵头建立装备制造业校企合作委员会,由大庆石油学院牵头建立石化工业校企合作委员会,由黑龙江科技学院牵头建立能源工业校企合作委员会,由东北农业大学牵头建立食品工业校企合作委员会,由黑龙江中医药大学牵头建立医药工业校企合作委员会,由东北林业大学牵头建立森林工业校企合作委员会,形成了纵向科技服务系统。
据了解,黑龙江现有高校59所,高校有科研人员3.8万人,研究机构171个。2003年高校承担各级各类科研项目近6000项,签订科技成果转让合同108项,合同金额达7000多万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