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东北网  >  东北网黑龙江  >  社会万象  >  民生
搜 索
个人信息被“转让”市民屡遭骚扰
2004-12-01 14:20:57 来源:东北网-生活报  作者:
关注东北网
微博
Qzone

    东北网哈尔滨12月1日电 通过渠道将市民在刊登广告、买房登记、办理会员卡填表时留下的电话号码搜集到手,然后将这些市民做为企业拓展业务的对象。日前,这种行为让不少市民烦不胜烦。

    哈尔滨市某企业负责人刘先生告诉记者,随着自己公司业务量的扩大,他每天接到其他公司业务人员打给他的骚扰电话越来越多,让他不胜其烦。这些骚扰电话的内容包括管理咨询、参加展会、软件推广等,多的时候一天能接到近十个。开始他也不知道对方是怎么知道自己情况的,后来感觉到事态比较严重去调查时,才发现一些人是通过他在报纸上打广告时留下的电话号码打过来的,还有一些是他在一些娱乐场所办理会员卡时提供的。

    类似刘先生这样的情况李女士也时常会遇到,她是多家大市场和健身俱乐部的会员,每一次登记时对方都要求她填写工作单位、家庭地址、办公电话和手机等,没想到这些登记现在竟成了公开的资料。两天前,她连续接到了哈尔滨市两家大型宾馆和酒店打来的电话“邀请”,希望她能加入到该酒店的VIP当中。

    有关业务人员是如何搜集到个人资料的呢?一位从事推销的业务人员向记者说,他有多年的营销经验,他手头搜集到的企业经理和白领职员的个人资料众多,因为很多公司拓展业务都需要从这些人入手,所以掌握企业负责人的个人资料已经成为不少公司以及业务员孜孜以求的目标。当问及是如何弄到这些个人资料的,据他讲,其实他们工作内容中的一条就是搜集信息,他们一般要到各种行业协会、俱乐部、各种团体处搜集花名册,包括购房、买保险、办理其他需要详细填写个人资料的单位,在那里能够找到被搜集对象的详细资料。同时,业务员之间也互通有无,互相交换资料,使这些个人信息变成资源,所以一些企业负责人每天被“骚扰”并不奇怪。

    记者为此咨询了律师,据介绍,把自己在经营活动中所掌握的有关个人信息披露给他人,给他人的正常生活造成影响,属侵害隐私权的行为,应当承担民事责任。公民的住址、电话、家庭情况等均属于隐私的一部分。市民如果受骚扰过深,只要掌握了确实的证据,可以起诉索赔。

责任编辑:朱丹钰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