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网哈尔滨12月6日电 日前,记者从哈尔滨市红十字中心血站获悉,对挽救生命有不可替代作用的血小板,哈尔滨市仍然依赖“有偿提供”。市民无偿捐献的血小板不到临床总量的1%,与临床“全血”100%源自志愿者无偿捐献相反。据了解,部分市民对捐献血小板的认识不够和不科学观念是造成“两极分化”现象的重要原因。
据市红十字中心血站成分室主任郑志红介绍,截至11月份,今年哈尔滨市的血小板临床需求量已达3700个治疗单位,年底将超4000个。血小板主要用于癌症患者“造血障碍”和外科手术大出血等急重病症,有药物所不可替代的作用,每天都有患者因此脱离了死神之手。目前,99%的血小板依赖近500名“固定献血员”(多为农民工和城市下岗职工)有偿提供,由于“固定献血员”的范围小及功利性,给用血安全带来隐患,急需广大的献血志愿者加入。
3日,记者在道里区一献血车上随机对10位献血市民采访发现,八成人对血小板的医用价值和如何捐献不甚了解。市民刘某说:“捐献血小板时血从一只胳膊出来经机器过滤又流回另一只胳膊,‘二次血’对身体不好。”此外,一些人对到血站捐献血小板路途远、需要预约及用时长表示“不方便”。
专家说,血小板的捐献在国外已有30多年、国内超过10年的临床实践,对人体健康没有任何影响。无偿献血量超过4000毫升、刚刚在全国无偿献血表彰大会上获得铜奖的省商务学校教师路宁介绍,他从2003年开始捐献血小板,“一边听着音乐一边和医务人员聊天,2个小时很快就过去了,第二天正常上班。”他认为,市民只要明白科学道理和保持良好心态,就不会对此产生不必要的担心和恐惧。
据统计,近几年哈尔滨市对血小板的临床需求量不断攀升:2002年增幅140%,达到1400余个治疗单位,2003年增幅超70%,达到2700余个治疗单位,今年将超过4000余个治疗单位。专家呼吁,“赠人玫瑰,手有余香”的爱心队伍亟待广大的献血志愿者加入。
小知识
1、捐献血小板与捐献“全血”的区别
二者基本相同。捐献血小板时,血液从一只手臂入针通过相联接的经过消毒、一次性使用的管道流入血液分离机,分离出所需要的血小板,同时将其他血液成分通过另一只手臂入针还给献血者。全过程约需一个半小时。
2、捐献血小板的基本条件
一、捐过血且各项检查结果正常;二、体重五十公斤以上,年龄18至55周岁;三、手臂上的血管较明显,扎针顺利;四、可抽出几个小时到血站捐献。
此外,血小板捐献者上机前一天应有较充足的睡眠,前一餐勿食过分油腻的食物,勿饮酒,一周内没有服用阿司匹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