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网12月6日电 筑巢引凤实现合作双赢——黑龙江省招商引资取得成效
记者焦洋
2004年是黑龙江省委、省政府确定的“招商引资年”、“改善环境年”和“对外开放年”。为此黑龙江省今年先后出台多项优惠政策推进招商引资工作,并把实施老工业基地振兴战略作为经济工作的统领,精心谋划,狠抓落实,取得了初步成效。今年仅前8个月,全省外来投资项目便已超过1000个。
招商引资对外开放
2004年初,黑龙江省便提出全省招商引资年的重点是要加强“三江”(黑龙江、江苏、浙江)、“一海”(上海)合作,全面推进对内对外开放的战略升级。积极发展与广东、山东、福建的合作,巩固省(市)际间粮食购销伙伴关系,携手开发俄罗斯市场,合作振兴老工业基地,建立长期、稳定的双边合作机制。对国内其他地区,把握互补的领域,探索互补的方式,落实合作内容。在对外开放中,充分发挥地缘优势,重点加强对日、韩、俄经贸合作,全面加强政府、企业和民间交往,充分利用好日中经济协会等载体,开展招商引资。目前已先后开展了韩国招商、日本招商、黑龙江(香港)活动周等,这些活动对于今年的招商活动有很大的促进。全省接待考察洽谈团组数量大幅度上升,一大批跨国公司和知名企业表达了对黑龙江省投资的意向。
前8个月,黑龙江省外来投资项目就已超过1000个。老工业基地调整改造项目成为外来资金的投入重点,在全部引资项目中,六大基地建设项目占 50%以上,国有企业改组改造项目占30%以上。国际经贸合作步伐加快,外贸出口大幅度增加,前8个月实现出口 21.5亿美元,增长58.4%。“走出去”战略取得重要进展,在中俄远东投资促进会上签订了9个境外投资大项目。
龙港合作实现双赢
在11月份举办的黑龙江(香港)活动周上,龙港两地共签订各类合作项目176项,总签约额52.29亿美元,签约项目涉及国有企业产权转让、工业生产加工、农业产业化、商贸基础设施、对俄经贸合作五大领域。除签订一批合作项目外,还有许多香港企业家表达了强烈的投资意愿,中联办将组织香港总商会和中企协会企业家到黑龙江考察;香港中华总商会、中华厂商联合会、工业总会、青年企业家联合会、中小企业家协会等都表示将尽快组织会员企业前往黑龙江寻找投资项目;恒基兆业集团、新世界发展有限公司等一批著名企业也表示于近期前往黑龙江实地考察。
改善环境筑巢引凤
今年黑龙江省委、省政府采取更加灵活的大开放政策促进全省经济加快发展,出台了《关于全面提高对外开放水平促进经济加快发展的意见》,对黑龙江省土地使用、财政支持、开发区建设等方面的政策进行调整。
实施更加优惠的土地使用政策:除国家法律规定的划拨方式和必须实行招标、拍卖、挂牌出让的用地外,对外来投资者办企业用地,都可采取出让、租赁、作价出资、入股等方式积极供给。地方政府在确保总收益的前提下,要尽可能地为投资者承担部分甚至全部土地使用费。
加大对外来投资企业的财政支持:采取地方财政奖励办法,增加对外来投资者政策上的优惠幅度,对水、电、气等经营性服务收费,地方政府将根据投资项目的具体情况和现实财力给予适当比例的补贴。
鼓励外来投资者发展黑龙江省重点优势产业:对投资黑龙江省电站设备、重型机械、汽车及发动机、农业装备、新型机床等产业,发展石油、煤炭、粮食和畜产品精深加工的外来投资者,将在企业技术改造资金、科技资金等地方专项资金中予以优先支持。
吸引三资企业来黑龙江省投资:外商投资比例占企业注册资本25%以上的,即可享受三资企业税收优惠政策;重点项目外资投资暂时达不到25%的,允许在一年内达到规定比例,并享受三资企业税收优惠政策。允许“一企多制”,以分厂、车间为单位局部参股合资,单独核算并享受三资企业的优惠政策。
动员全社会力量多渠道招商引资:鼓励各类企业和投资者建立招商公司。各级政府都要设立招商引资专项资金。从2004年开始,省财政每年安排2000万元,主要用于支持招商引资前期工作、重大招商活动和重点招商项目。
加快开发区建设:对国家和省级开发区,自2004年起,五年内除国家另有明确规定外,土地出让金中的地方分成部分全部返还给开发区,用于开发区建设。
扶持出口贸易:从2004年起,省财政每年在预算中安排外贸发展资金3000万元,主要用于建设出口基地补贴等,并根据财力增长逐步增加。国家对我省出口机电和高新技术产品的贴息,省里实行1:1配套。
龙江经济初见成效
在10月份召开的黑龙江省十届人大常委会第十一次会议第三次全体会议上,黑龙江省发改委做了关于黑龙江省“振兴”情况的报告。报告说,去年以来,黑龙江省把实施老工业基地振兴战略作为经济工作的统领,精心谋划,狠抓落实,目前已经多领域取得初步成效。
全力推进机制和体制创新,国有企业改革步伐加快。省政府把国有企业产权制度改革作为老工业基地振兴的重要突破口,以大中型企业为重点,坚持先改制后改造,先调整后改造,先招商后改造,通过调整——招商——改制——改造,塑造新的体制与机制。2003年,全省完成地方国有企业改制改组152户;2004年,全省展开国有企业改革攻坚战,省直改革企业数量由上年的10户试点扩大为省直全部35户大中型企业,改革方式由单一企业改制拓展为集团化改制改组。企业破产工作顺利进行,分离企业办社会工作取得重要进展,化解不良资产工作取得突破性进展,民营经济发展较快。
调整改造和基础设施项目建设步伐加快,固定资产投资增幅提高。前8个月,全省完成城镇固定资产投资567.8亿元,同比增长23.6%,增幅比上年同期提高7.4个百分点。地方项目投资活跃,完成453.9亿元,增长39.7%;大项目数量增加,超亿元固定资产投资项目244个,增加44个。
就业和再就业工作力度加大,社会保障试点工作全面启动。实施就业和再就业“一把手”工程,建立目标责任体系,采取发放小额贷款、再就业优惠证、政府出资购买公益岗位、对下岗失业人员技能培训等措施,努力增加就业。截至8月末,全省新增城镇就业39.2万人,有38.7万名下岗失业人员实现了再就业,其中“4050”人员再就业8.9万
招商引资工作成效明显,对外贸易发展较快。组织开展了“招商引资年”和“改善环境年”活动,努力营造大招商、大开放、大发展的良好氛围,全省接待考察洽谈团组数量大幅度上升,一大批跨国公司和知名企业表达了对我省投资的意向。
随着老工业基地振兴工作全面启动,全省经济运行呈现良好态势。前 8个月,全省实现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1039.3亿元,同比增长15.5%;进出口总额41.5亿美元,增长37.6%;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954.3亿元,增长11.9%;地方财政收入213.7亿元,增长17.6%。预计全年生产总值将增长11%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