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东北网  >  东北网黑龙江  >  黑龙江综合  >  文卫·体育  >  文卫
搜 索
龙江人拿回中苏国境铁路史料 可能是国内仅有的一份
2004-12-09 14:40:15 来源:东北网-生活报  作者:
关注东北网
微博
Qzone

    东北网哈尔滨12月9日电 6日,伊春市吴先生带着他收藏的“中苏国境铁路”史料来到《生活报》编辑部,该史料不但有当时负责此项工作的两国代表的亲笔签名,而且还记载了有关中国长春铁路的修建情况。据了解,该史料可能是国内仅有的一份。

    今年9月,吴先生在山东省济南市的一个旧书摊,发现了一本名为“第一届中苏国境铁路联合委员会会议记录”的史料,出于兴趣,他用120元钱将其买下来。记者看到,该史料用泛黄的牛皮纸包装,封面上写有“第一届中苏国境铁路联合委员会会议记录”的繁体字字样。史料内还标注了会议的地点分别为满洲里、绥芬河及哈尔滨,开会日期从1951年12月26日至1952年1月26日,从扉页上看,这份史料分为副本和附件两份,其中副本分为汉语版本和俄语版本各一式两份,汉语版本的字均为繁体字,而且为竖排版。

    该史料记载了这个会议各个环节的流程,以及所讨论的铁路如何建设、运输的货物如何对接、发生矛盾应如何解决等问题。从记录上的签字来看,中苏代表各有7人,中方的首席代表为糜镛,苏方首席代表为乌沙科夫。

    哈尔滨铁路局档案史志中心张凤有表示,该史料上有相关负责人的亲笔签名,并且有校对过的痕迹,由此可以初步认定该史料是原件。张凤有同时表示,哈尔滨铁路局建档的时间是在1962年,而在此之前的档案尚为空白。这份史料记载了中国长春铁路的修建情况:自哈尔滨起,西至满洲里,东至绥芬河,南至大连,由中苏共管。从这份史料中不难看出当时的政治背景和历史痕迹,这对研究中俄(苏)关系有着很重要的意义。正因为这本副本记载的内容更为翔实,有两国人员的亲笔签名,且中国只有一本,所以其史料价值比正本还要高.

责任编辑:朱丹钰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