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网12月10日电 日前,由哈尔滨市妇联牵头,联合文化、公安、教育、工商等部门对哈市未成年人进入社会网吧的问题进行了调查。调查结果表明,由于学生的日常学习压力大,加上家长不懂网络,多数孩子被杜绝上网,这使孩子产生逆反心理,反而更沉迷网吧。专家建议,学校、家庭对未成年人上网加以合理的疏导要优于杜绝其上网。
今年5月开始,哈市妇联先后对哈市法院、省未成年人管教所等地调研,向哈市市区1万名中小学生、300家网吧业主、5000名中小学教师及家长下发调查问卷。调查显示,哈市市区中小学生共计38万人,其中上网学生占85.6%。未成年人进入社会网吧,有的是因为学习负担重和心理负荷大,想释放一下心理压力;有的是由于父母忙于生意、疏于管理;但更多的是由于父母不懂网络,坚决不允许孩子上网,这使他们产生了逆反心理,同时对网吧也产生了神秘感。
调研组的专家认为,对未成年人进入社会网吧的问题,应该“疏堵并举”。专家认为,随着科技和网络的日趋普及,未成年人上网的现象势不可挡。为保证未成年人安全、健康上网,建议建立“绿网教室”和“放心网吧”来切实解决未成年人的上网问题。目前,哈市有70所学校有微机室,具备开办校园网的条件,可以充分利用这些资源开辟“绿网教室”,利用课余时间、休息日和节假日向本校和社区内的学生开放。在老师的监督指导下,可以阅读、交流,也可以玩游戏。家长也需要掌握网络知识,以此可以指导孩子如何上网。
目前,哈市文化市场稽查支队已经在网吧经营区域集中、环境较好、业主素质较高的地区着手创立“放心”社会网吧一条街,在这些网吧可以允许未成年人在家长陪护下进入,以此补充因家庭、学校不完全具备上网条件而不能完全满足学生上网需求的不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