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网12月15日电 这阵子,泰来县汤池镇经济作物种植技术协会的一些会员,没事就往会长李军家里跑。忙啥?为明年农业生产商定“菜谱”。
会员王文杰家的地好,劳力多,可就是缺少技术,年收入总是不见长。今年,王文杰加入到协会后,按照协会的种植计划进行生产,收入一下窜了起来。他种植了优质品种洋葱——中华巨葱,亩效益高达1000多元。与王文杰一样,加入经济作物种植技术协会的60多户农民个个都发了。
种菜的进“菜协”,种水稻的入“稻协”,养猪的入“猪协”,养牛的入“牛协”。加入科技协会,找个“组织”当靠山,如今已成为泰来县汤池镇农村的一种新时尚,镇里的5个农村专业协会,带领千余户农民走上了富路。
近年来,该镇围绕农业结构调整做文章,取得了显著成效。但是,由于一家一户分散闯市场存在着信息不灵、恶性竞争等问题,使得群众的腰包一直没有真正地鼓起来。为促进农民增收,该镇确立了“政府搭台、协会唱戏、群众参与”的工作思路,引导农民改变单打独干、分散经营的状况,在平等互利、自愿加入的基础上组织创办各种生产经营合作协会,形成规模,抢占市场。经济作物种植协会是最早成立的协会,这个协会把菜农组织起来,互帮互学,发挥会员特长,让种菜能手管种植,销售能手跑销售,使农业资金、技术、劳动力等要素得到了合理配置。同时,统一技术指导、统一包装、统一外销。今年,协会种植的甜瓜,采用了新技术,早一个星期上市,价格自然也高了。
专业协会内联农户,外接市场,形成了产供销一条龙的经营格局。如今,汤池镇的农民都说:“跟着协会闯市场,俺们增收有保障 ”